胡秀芝(1918年-1938年),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八女投江”烈士之一。
1938年,在与日寇的战斗中,胡秀芝与七位战友宁死不屈,毅然投江,全部牺牲,牺牲时胡秀芝年仅20岁。
人物生平
1918年,胡秀芝出生于今黑龙江省林口县刁翎镇马蹄村下马蹄屯。
东北沦陷后,农家妇女胡秀芝的丈夫被日军烧死,胡秀芝怀着国仇家恨参加了东北抗日民主联军。一次,在向敌人据点楼山镇进攻中不幸负伤。她强忍剧痛返回连队,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胡秀芝因作战机智勇敢而闻名于抗联各军并受到周保中的表扬。
1937年2月1日,夜袭前刁翎战斗之前的一段时间,胡秀芝奉命负责与刁翎地下工作者进行联系,传递情报,保证了这次战斗胜利。此次战斗共击毙日寇21人,伪军营长1人、连长2人、排长3人、士兵20余人和俘虏伪军440余人。
胡秀芝曾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妇女团的班长。1938年,在与日寇的战斗中,弹尽粮绝,胡秀芝与七位战友宁死不屈,毅然投江,全部牺牲,牺牲时年仅20岁。
人物事迹
1938年夏,关东军纠集伪蒙、伪满洲国军在松花江下游进行“三江大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第4、5军为摆脱困境向西转移,遭到日军多次围追堵截。1938年10月上旬,妇女团随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第1师的百余人来到乌斯浑河边,露宿在柞木岗山下,拟于次日拂晓渡河,绕道去克上克密营寻找第5军军部。由于天寒地冻,部队燃起十来堆篝火取暖。篝火暴露了目标,引来千余日伪军偷袭。大队指挥员在及时组织火力反击的同时,指挥部队朝柞木岗山方向奋力突围,遭敌密集火力封锁,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此时,指导员冷云将妇女团7名战士分成3组同时向敌人开火,吸引敌军大部分火力。大部队趁机发起冲锋,突破了敌人的包围圈。而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陷入重重包围。
面对日伪军逼降,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共8名女战士,宁死不屈,她们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投江牺牲。
人物纪念
“八女投江”雕塑
“八女投江”雕塑,位于牡丹江市区中心太平路南端江滨公园,牡丹江畔。为纪念8位抗日巾帼英雄,中共黑龙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于1984年筹建大型“八女投江”雕塑,1988年8月1日落成。雕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高8.8米,长18米,宽69米,由花岗岩石雕塑而成。1989年,“八女投江”雕塑所在的“八女投江”革命烈士陵园被国家民政部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八女投江”纪念碑
1982年10月,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纪念碑,碑文正面刻着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8年,中共牡丹江市市委、市政府在牡丹江畔江滨公园修筑了八女投江群雕纪念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亲临现场,并为纪念碑题写了碑文“八女投江”。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
“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坐落在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西北的乌斯浑河东岸、小关门嘴子西山坡。该纪念馆由室内陈列区和室外展区组成,建筑面积为2000平方米,室内陈列区总面积1600平方米,可供500人同时参观学习,接受教育。2011年9月18日,“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展馆的外形中部凸起,两侧呈波浪状展开,这一设计象征着八位女英雄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舍生取义,投入波涛汹涌的乌斯浑河的英雄形象,同时也象征着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
1999年,“八女投江”殉难地遗址被黑龙江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5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2013年被中共黑龙江省委命名为黑龙江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4年9月1日,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2015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国家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被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命名为第四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并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其它
1949年,导演凌子风执导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中华女儿》,该片根据八女投江的故事改编,在第二年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自由斗争奖”,是新中国最早获得国际荣誉的电影之一。
1957年,王盛烈创作了名画《八女投江》,该画作现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
198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电影《八女投江》展现了中国抗日女战士的付出与牺牲。该电影是国家一级导演杨光远的代表作,主演包括张凯丽、王兰英、岳红、蔡莺等。影片以人性化的视角,展现了中国抗日女战士的付出与牺牲。
2009年,“八女投江”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2021年3月2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之八女投江。
人物评价
八女投江的壮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她们身上闪现的是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斗争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烈士投江的黑龙江省林口县乌斯浑河边,建立起一座雄伟的“八女投江”纪念碑,纪念碑正面写着抗联老战士陈雷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央广网 评)
“八女投江”的事迹是中国14年抗日战争历史上的壮烈一页。以冷云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战士,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入滚滚的乌斯浑河英勇牺牲,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战歌。(新华网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