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20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位抗联女战士于乌斯浑河畔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为了掩护大部队撤退转移,被敌人围困在了河边,与日本侵略军战斗到了弹尽粮绝。最终这八名女战士誓死不屈,毁掉枪支,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八女投江的八名女兵分别为第2路军第5军妇女团的指导员冷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其中年龄最大的冷云23岁,最小的王惠民13岁。
1986年9月7日,“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在牡丹江市举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1988年,“八女投江”的群雕像落成。2009年,“八女投江”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2021年,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八女投江于2021年3月22日播出。
主要事迹
1937年冬,由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血禁锢政策,东北抗联的斗争进入了最艰苦的阶段。为了粉碎敌人“集而歼之”的阴谋,打通与抗联一路军杨靖宇部队和二路军所属的第十军的联系,建立新的抗日战争游击区,中共吉东省委和二路军总部决定于1938年的6月末,向西南的五常县(今黑龙江省五常市)等地区西征。
1938年5月,抗联四军、五军与救世军等部队,组成近两千人的西征队伍,其中包括了以冷云为代表的妇女团女战士。他们共同踏上了西征之途,在行进过程中,由柴军长担任各部指挥攻下了三道通西岸的伪警察分署、河东岸的日军守备队驻地,得到了一批补充和给养,冲破了敌人的包围。此时,妇女团战士共三十余名。8月,西征部队到达五常县境内。由于日寇企图一举歼灭所有抗联,因此战斗十分激烈,抗联战士伤亡严重,五军西征中止,不得不返回刁翎,潜行于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中,以山果野菜和河沟里的鱼虾勉强充饥,此时部队仅剩一百余人,妇女团只剩下冷云、胡秀芝、杨贵珍、安顺福、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等八人。
1938年10月19日,冷云等人随部队一路艰难跋涉行军,到达牡丹江支流的乌斯浑河边,露营在三家子村西北的乌斯浑河西岸老道口附近的谷地之中。当晚,妇女团的八名同志在篝火旁给男同志们缝补衣裳。但是,由于散落的篝火被特务葛海禄发现,踪迹也暴露在敌人的眼前。10月20日拂晓,埋伏在附近的日伪军向抗联发起猛烈攻击,使抗联战士们一时之间难以脱身。而先前隐藏在河岸边的八名女战士意识到自身地点是吸引火力、掩护大部队撤退的绝佳位置,便以指导员冷云为首开展了行动,终于使得其他战友边打边撤,潜入密林。八位女战士也因此陷入弹尽援绝的境地。最后,日军发现围困的仅是八名妇女,便对她们提出诱降,但是这八名女战士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今属林口县),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成员简介
参考资料
后世纪念
雕像
1984年,中共牡丹江市委、牡丹江市政府发动社会各界募捐,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江滨公园修建“八女投江”的群雕像。1988年,“八女投江”的群雕像落成。“八女投江”的群雕像长18米,宽6.9米,高8.8米,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德华、司徒兆光设计,四川美术学院采用花岗岩石材料雕凿制作,基座上“八女投江”四个大字是由原国家政协主席邓颖超同志所题。
纪念碑
1982年,林口县在八位女战士殉国处建起了八女投江烈士纪念碑,碑文正面铭刻着时任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同志的题词“八女英魂光照千秋”。1985年,该纪念碑重建。1986年9月7日,“八女投江纪念碑”奠基典礼在牡丹江市举行。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工程奠基题词:“八女英灵,永垂不朽!”
八女投江纪念碑碑质为花岗岩,高80米、横截面为三角型的纪念碑和象征着彩虹、跨度为75米、矢高25米的拱脊。
画作
1957年,中国画家、“关东画派”奠基人王盛烈创作了《八女投江》,该画作现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后来建立“九·一八”纪念馆时,王盛烈又重新创作了一幅《八女投江》,尺寸比收藏在革命军事博物馆的那幅还大。该作品存放在“九·一八”纪念馆内。
1963年,全山石先生因黑龙江省博物馆邀请,创作了油画《八女投江》。
纪念馆
八女投江纪念地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西北约4000米乌斯浑河右岸、小关门嘴子山南坡。1999年1月10日被公布为黑龙江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0 年,八女投江遗址纪念馆被评为全国妇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特别报道
2021年,中国之声联合全国广播电台共同推出特别报道《中国共产党百年瞬间》,八女投江于2021年3月22日播出。
电影
1949年,凌子风执导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中华女儿》,该片根据八女投江的故事改编。198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电影《八女投江》。
舞台剧
2005年,哈尔滨歌剧院创作并上演的歌剧《八女投江》。同年,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并上演的歌剧《八女投江》。2014年,辽宁芭蕾舞团创作并上演的舞剧《八女投江》。
获得荣誉
相关评价
八女投江的壮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华民族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她们身上闪现的是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革命斗争精神。(央广网 评)
八女投江是中国乃至世界近代巾帼英雄中极为壮烈的英雄事迹。她们的事迹成为中国女性的骄傲,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黑龙江日报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