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区

松山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南部,是赤峰市政治、文化中心。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东经117°-47′至119°-39′,北纬42°-01′至42°-43′。东与敖汉旗相望,西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克什克腾旗搭界,南与喀喇沁旗红山区、元宝山区接壤,北与翁牛特旗相连,总面积5629平方千米。松山区下辖8个街道、9个镇、5个乡。2020年,松山区户籍人口61.10万人,有少数民族26个,人口188315人。

松山区地貌属山地丘陵区,地处西辽河水系上游。境内有辽开泰二年(1013年)置松山县,1948年赤峰县分置赤峰市,1983年改昭乌达盟为赤峰市、改赤峰县为赤峰市郊区等历史沿革。1993年,赤峰市郊区更名为松山区。2019年4月1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松山区从贫困旗县序列中退出。

2024年,松山区地区生产总值33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三次产业比例为21.5%:15.6%:6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679元,比上年增长1.9%。松山区曾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境内景点包括万佛寺香山寺、古辽瓷瓦窑遗址等。

历史沿革

春秋战国时期,燕昭王十二年(前300年),区境属右北平郡。

秦朝今区境属右北平郡地。

西汉初属匈奴左地,后置廷陵县。

隋唐属饶乐都督府。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在奚地设饶乐都督府,区境属之。

开泰二年(1013年)置松山县,开泰中期置松山州、高州市三韩县

金承安二年(1197年)析置静封县。

中统三年(1262年)改松山州为松州,领松山县,至元二年(1265年)松山县并入松州;大德十一年(1307年)六月,为鲁王牧地。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八月,东境属大宁卫;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西境属全宁卫;天顺元年(1457年)属兀良哈三卫之朵颜卫地。

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置翁牛特右翼旗。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置乌兰哈达镇理事通判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三月改乌兰哈达厅为赤峰县。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升赤峰县为赤峰直隶州。

民国二年(1913年)7月撤州改县。伪满康德7年(1940年)1月赤峰县并入伪翁牛特右旗。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改伪翁牛特右旗为赤峰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析置赤西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0月赤峰市并入赤峰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赤峰县分置赤峰市,赤西县并入赤峰县。

1958年10月撤县设市。1962年9月市县分治,设赤峰县。1983年10月,赤峰市实行市管县管理体制,改赤峰县为赤峰市辖区郊区。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郊区改名为松山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赤峰市松山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位于西辽河水系上游,区域范围东经117°47′-119°39′,北纬42°01′-42°43′。地理图像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152.5公里,南北宽77公里,总面积5629平方千米。东与敖汉旗相望,西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毗邻,西北与克什克腾旗搭界,南与喀喇沁旗红山区、元宝山区接壤,北与翁牛特旗相连。

地形地貌

松山区共有中山山地265.60万亩,占29.8%,低山丘陵地470.64万亩,占52.8%,河谷平川地155.10万亩,占17.4%。

气候特征

松山区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492.1毫米,无霜期148天。中东部(基于赤峰国家基准气候站观测资料)年平均气温8.0℃,年日照时数2691.8小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1年,松山区境内已探明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有金、银、铜、铁、锰、、煤、油母页岩珍珠岩白云岩玄武岩萤石、莹石、石英方解石晶体大理石水晶玛瑙硅石碳酸钙花岗石陶土膨润土高岭石等30余种。

土地资源

截至2010年,松山区境内共有耕地236万亩,水浇地72万亩,草场285万亩,林地320万亩。

2022年4月,松山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赤峰市自然资源局松山区分局、松山区统计局联合发布松山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一、湿地75.55公顷(0.11万亩);二、耕地197409.10公顷(296.11万亩);三、种植园用地1168.85公顷(1.75万亩);四、林地191013.67公顷(286.52万亩);五、草地128752.16公顷(193.13万亩);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464.96公顷(24.70万亩);七、交通运输用地9887.41公顷(17.4万亩);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566.91公顷(6.85万亩)。

植物资源

截至2014年,松山区境内野生植物有孢子植物亚界5门和种子植物亚界2门2000余种。在野生植物中,被子植物门的种类居多,有1000多种,其中,木本野生植物近百种,其余均为草本植物。按地理位置分:森林草原植被主要分布在西部中山区,主要有油松、华壮落叶松、蒙古栎乔木,绣线菊、虎榛子胡枝子等灌木,唐松草地榆、玉竹等草类。

动物资源

截至2014年,松山区境内野生动物共有6纲39目3000余种,其中昆虫纲为17目2000余种,鸟纲为12目29种,哺乳纲为6目21种,爬行纲2目4种,蛛形纲2目10余种,两栖动物1目4种。主要的野生动物有野兔、红原鸡狐属黄鼬东方狍、貉、毛腿沙鸡、野鸡等。

水资源

截至2009年,松山区水资源总量为3784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4570万立方米,地下水为1327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中可开采量为12387万立方米。松山区内建有两座水库:国家大Ⅱ型水库——三座店水库,总库容为3052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5520万立方米,水库设计供水量8861万立方米;二道河子水库,总库容930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1826万立方米,年平均净调节可供水量3043万立方米。

行政区划

2014年,松山区下辖7个街道、9个镇、5个乡。

截至2025年,松山区辖14个乡镇、244个村,8个街道、94个社区。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0年,松山区总人口为57.36万人。

2021年,赤峰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松山区人口为706312人。

民族

松山区境内居住有汉族蒙古族满族回族苗族壮族彝族布依族朝鲜族傣族土家族黎族侗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15个民族。

经济

综述

2013年,松山区地区生产总值226.7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9.9%;地方财政总收入13.8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3.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20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22.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3.4%;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同2012年相比下降5.3%。

2020年,松山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80.6亿元,增长2.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2亿元,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8%;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6819元和17879元,增长1.8%和8%。

2021年,松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6.2亿元。

2024年,松山区地区生产总值33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4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52.4亿元,下降5.3%;第三产业增加值211.3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比例为21.5%:15.6%:6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679元,比上年增长1.9%。

第一产业

2013年,松山区设施农业新增3.29万亩,新建千亩高标准示范园区6处,总量达到26万亩,占赤峰市近三分之一。粮食产量达到16.21亿斤,实施玉米膜下滴灌36.3万亩、高产示范田12.3万亩、旱地全覆膜15.4万亩。2013年松山区新建万口以上生猪养殖小区11个、千口生猪养殖场90个,年出栏生猪150万口。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31家,流转土地15万亩,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0%以上。

2024年,松山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28.1万亩,比上年下降0.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95.7万亩,下降1.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4万亩,增长4.9%。粮食总产量86.9万吨,比上年增长3%。其中,谷物产量达到83.2万吨;豆类产量达到2.7万吨;薯类(折粮)产量达到1万吨。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0.5万吨,水果产量7.7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6.2万吨。

第二产业

2013年,松山区全部工业增加值实现115.3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1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累计达到13.4%。2013年,松山区非公企业总户数达到2593家。各园区累计入驻企业59家。信息技术产业园区66千伏2万千伏安变电站建成。

2024年,松山区全部工业增加值20.5亿元,比上年下降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下降1.8%,股份制企业下降0.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8.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68.3%,制造业下降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6.8%。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金属门窗及类似制品产量998.7吨,下降48.8%,成品糖产量38975.8吨,下降0.04%;商品混凝土产量493223.1立方米,下降36.9%;黄金产量1544.7千克,下降8.5%;白银产量77.2千克,下降76.8%;钼精矿折合量2225.9吨,下降38.3%。风力发电机组产量26500千瓦,下降94.8%;自来水生产量3117.5万立方米,增长22.1%,水泥混凝土电杆产量26863根,增长16.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6.5亿元,比上年下降22.3%,实现利润4.4亿元,同比增长1059.3%;税金总额达到3.3亿元,同比下降4.3%;应交增值税达到2.2亿元,同比下降1.6%。全年建筑业增加值32.1亿元,比上年下降7.4%。全区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59家,有施工量的企业房屋施工面积378万平方米,下降24%;竣工房屋面积95.8万平方米,下降60%;房屋建筑竣工率25.3%。

第三产业

2013年,松山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4.9亿元,同2012年相比增长6.5%。松山物流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1.46亿元。2013年,松山区引进并实施项目96个,到位资金95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8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成功签约,协议引资额211亿元。

2024年,松山区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5.9亿元,比上年增长5.9%;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7.6%;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5亿元,增长1.1%;金融业增加值21.3亿元,增长4.2%;房地产业增加值23.6亿元,下降0.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2.7亿元,下降0.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68.4亿元,增长2.9%。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7亿元,比上年下降4.9%。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4%,饮料类下降1.8%,烟酒类下降4.1%,服装纺织品类下降8.6%,化妆品类下降30.2%,日用品类下降19.3%,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21.2%。全区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787.7亿元,同比增长8.9%,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490.4亿元,同比增长7.3%。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93亿元,比上年增长0.3%。其中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45亿元,财产险保费收入1.48亿元。全年保险业务支出1.26亿元,比上年增长3.3%。

文化

特产美食

奶品:草原上的白食都用牛、马、驼、羊奶制成,是牧民常年四季的主要食品,蒙古语叫“内蒙古奶品”。一般由牧民手工制作。将鲜牛奶倒入桶内,搅拌后使其发酵,待脂肪浮上呈白色即矿物油。将过滤后的白油放入锅内加热,不时地搅动,待色泽微黄,取出冷却后即为黄油。夏秋季节,将牛奶熬滚,用勺子扬,使奶沫浮在上面,同时稍倒入生奶,锅中奶汁的上面形成一层皮,取出阴干即是乌如木。去了白油后的酸奶子,用慢火煮熬,浆状时装入布袋压榨,再倒入木模,然后切成长条或小方块,吹晒干即为奶豆腐

米奶茶手扒肉蒙古族接待宾客时,奶茶旁摆着一盘炒米,手抓炒米放入奶茶,外加盐或糖调和,再放上几块奶豆腐食用。炒米是由糜子经水浸、汽蒸、锅炒,碾去外壳而成,色黄而不焦,米粒质坚而脆。炒米含水量低,耐贮存,不易霉坏变质,便于携带,是蒙古族牧民喜欢的主要食品之一。肉类是蒙古族牧民自古以来游牧生活的主要食品,通常通过煮、涮、烤后进食。其中“手扒肉”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做“手扒肉”采取捏断大动脉将活羊杀死,使羊血流聚在胸腔内,然后剥皮将整羊劈成几大块,洗净后投入开水锅内煮,待用刀割开肉里微有血迹即可。食用时一手扒肉,一手持蒙古刀,边割边吃。

民族文化

献哈达也是蒙古族的一项礼节。献哈达时,献者躬身双手托着递给对方,受者亦应躬身双手接过或躬身让献者将哈达挂在脖子上,并表示谢意。

祭敖包于每年农历5月13日举行。祭敖包是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敖包在蒙古语中是“石堆”或“鼓包”的意思。在游牧地域分界之处或在辨识方向上垒石为记,谓之敖包。敖包通常设在风景优美、视野开阔的草原高丘上,堆积石头为台,台基上面分大、中、小三层,由三个低平的园柱体重叠而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敖包逐步演变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地方。祭祀活动结束后,一般要举行传统的赛马、射箭、摔跤、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

那达慕蒙古族语意为娱乐游艺,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那达慕始于13世纪初,当时那达慕只举行射箭、赛马或博克的某一种比赛。如今的那达慕除了传统的男儿三艺博克、赛马、射箭比赛之外,还增添了乌兰牧骑文艺演出、放映电影、篝火晚会等等新内容,同时开展经贸活动,进行物资交流,还要表彰劳动模范。

烙印也是一种生产习俗,俗称"招福"。烙印开始前,将牛马赶在山脚下平坦的草地上,弄起杏木疙疸火,将带有标记的长柄铁印子在火里烧红,将刚成年的牛马顺序赶过,持印人将铁印在牛角或马的后胯上,留下终生不褪的印记。旧时有印记的牲畜,丢失易辨认,出卖好出手。

围猎是蒙古族古老的生产方式和风俗习惯。清代及民国初年,赤峰地区仍有虎、狼、黄羊、野猪、狐属、兔等围猎。其规模有联旗猎、地区猎、屯乡猎、单独猎等。

交通

截至2009年,松山区公路里程1527.6公里。2009年公路货运量163万吨,公路客运量333万人。305国道线境内段、111线安庆至哈拉道口段二级油路改造项目全线通车,大庙至张家湾、焦家营子至碱场等县乡公路完成基础工程,新建改建油路8条、131公里。

社会

教育事业

2024年末,松山区共有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11463人;初中学校15所,在校学生17416人;普通小学53所,在校学生46858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33所,在园(班)幼儿数7510人。

截至2024年末,松山区全区普通高中4所,招生3911人,在校学生11463人,毕业生3732人。初中学校15所,招生6503人,在校学生17416人,毕业生5221人;普通小学53所,招生7729人,在校学生46858人,毕业生727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33所,在园(班)幼儿数751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09年末,松山区拥有文化馆站共15个,公共图书馆1个。松山区下辖所有乡镇、街道均实现了光缆联网,光缆总里程达到2600公里。截至2009年,松山区有线电视用户近10万户,新增用户4500户,其中农村用户达到8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5%,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率达到98%。

2024年,松山区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开展“大美松山”广场文化旅游节、“艺心守望同心圆石榴花开遍松山”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60余场次,惠民演出124场,其中开展双拥惠民演出10场次。开展“健身大拜年健康迎新春”、短道速滑邀请赛、第31届职工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五人制村超足球等系列赛事235场次,全区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同心逐梦 龙耀松山”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在新井民俗街启幕当天吸引游客3.5万人次,在中国中央电视台、内蒙古新闻联播宣传播报;城市冰雪那达慕成为城区冬季冰雪旅游新的打卡地,“大美松山·龙灯冰雪狂欢夜”被评为“赤峰市民最喜欢的赤峰十大文旅活动”,游客40万人次,旅游收入400万元;“大美松山”广场文化旅游节将文化演绎、特色美食、新业态体验等多种元素融合,已成为松山区文化品牌;“歌游内蒙古自治区 大美松山情”2025赤峰松山万达之夜跨年演唱会客流突破8万人次,销售额370万元;松山区图书馆被自治区评为“全区十佳图书馆”,被命名为“赤峰市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2024年,松山区完成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遗址核查402处,基本建设项目文物前置审核166个。更新文物保护责任公示牌25处。

2024年,松山区为全区行政村发放文体设施884件。在自治区电视台和奔腾融媒发布文旅信息6篇、直播2场,多类媒体发布信息210条。在市内玉龙机场、铁路车站、永业、万达等城区商业聚集区宣传推介松山文旅。积极招商,落地项目4个,达成初步意向项目3个,总投资5.2亿元。创作北疆文化精品作品36个,获市级以上奖项9项。其中美术作品《我们的蒙古马》入选第十四届内蒙古自治区美术作品展,原创歌曲《最美群文人》获得赤峰市“群星奖”金奖、原创歌曲大赛金奖,舞蹈《大美松山》获得银奖。

医疗卫生

截至2009年末,松山区共有卫生机构42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28个,妇幼保健院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健康教育所1个,合管办1个,中等医院教育机构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截至2009年末,松山区共有床位数1057张,新增265张。职工人数1438人,新增15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220人,新增126人。截至2009年末,松山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达到39.5万人,参合率为96.1%,完成了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二次补偿工作。

截至2024年末,松山区全区共有卫生机构61个,其中医院20个,卫生院29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疾控中心2个,采供血机构1个。全区共有床位数5704张,职工人数74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550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4年末,松山区全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2275人,比上年增加3680人;工伤保险人数为46200人,生育保险人数42917人。参保的离退休人员48163人,比上年增加1360人。全区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为514084人,比上年减少16934人。

旅游

万佛寺:万佛寺位于松山区大夫营子乡,始建于清康熙(1680年),是集佛教、道教及民间崇拜于一体的寺庙,现存历史庙宇30余间,壁画20余平方米。逢农历四月十八、六月十三、重阳节等庙会期间游人进行庙会朝拜活动。

香山寺:香山寺位于松山区城子乡境内,始建于辽代统和七年(989年),历经千余载,在关内外久负盛名。香山寺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四周为石砌地基建筑群。香山寺位于香山中峰上。景区内除了香山寺主建筑外,还包括青龙洞、黄龙洞、观音洞、皇姑洞、龙泉等景点。

古辽瓷缸瓦窑遗址:古辽瓷缸瓦窑遗址位于香山寺向东3公里。缸瓦窑遗址经过三次考古挖掘,已发现15座马蹄形窑呈南北排列,还有一处龙窑,窑室长达20余米,窑壁用石块砌成。

盔甲山:盔甲山原始次生林生态旅游区,距香山地8公里,近万公顷的山地都被原始次生林所覆盖,有二十多个树种,在林区活跃着狐、狍、獾、山兔环颈雉、鹌鹑等十几种飞禽走兽。野生植物资源丰富,有柴胡、黄芩、防风、五味子刺五加等数十种药材,有蕨苗、蘑菇、木耳、松子、榛子、黄花、熊葱等10多种特产。

太平庄遗址群:太平庄遗址群位于城子乡乡太平庄自然村村北的山岗上,是夏家店文化类型遗址在半支箭河流域分布的较为集中、完整的聚落遗址,由六处遗址组成,即庙东山遗址、老爷庙后山遗址、太平庄后山遗址、石子遗址、岱王山遗址,它们分布于相互临近的6个山岗上。

古松州城遗址:古松州城遗址位于松山区城子乡城子村,面积50000平方米,城址呈“日”字形,分东、西两城,周长3公里,南、北两道各长1000米,东、西各长500米,西、北墙保存较好。城址地表暴露大量的砖、瓦、瓦当、脊瓦等建筑材料,还有黄、绿釉筒瓦及大量碎瓷片,另有冶铁遗址及粮仓遗址。遗址中发现的“东营市”字样的木印章、兔纹石印具有开发潜力。

获得荣誉

2013年,松山区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称号。 

2019年11月,松山区被命名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0年4月,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五届自治区文明城市”。 

2020年11月,被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确定为“全国第四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 

2020年12月,入选自治区双拥模范城(旗县、市区)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3年10月27日,松山区入选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人口民族.松山区人民政府.2024-08-26

2020年人口民族.松山区人民政府.2024-08-26

赤峰市松山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2

松山区.赤峰市人民政府.2025-07-04

松山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松山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2-04-23

松山概况.松山区人民政府.2025-06-09

赤峰市松山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 松山要闻 -.松山区人民政府.2022-02-07

2021年经济运行分析.松山区人民政府.2022-07-13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水利部.2022-02-11

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名单公布!.百家号.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