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巫(Sibu),又名泗务、新福州,是马来西亚沙捞越州第三省省会,也是沙捞越州的第三大城市,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中部,坐落在拉让与伊甘河的交汇处,距离中国南海约130公里,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炎热多雨,平均气温27-28°C,年降雨量约为3200毫米。
截至2013年,诗巫华人有11万,约占40%。截至2022年,诗巫占地129.5平方公里,拥有人口28.8万。诗巫的原住民主要是伊班族人、马来族与马兰诺族人。各民族有不同宗教信仰。马来族信仰伊斯兰教,伊班族、比达友族等其他土著民族多数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华族的信仰有民间信仰、佛教、基督教或天主教等。官方语言为马来语和英语。
1850年,诗巫只是一个马兰瑙人的小村庄。1873年,沙捞越州第三省正式建省,以诗巫为省会。1900年,黄乃裳选定在诗巫开设他的垦场,并将它命名为“新福州”。1901—1902年,黄乃裳带领1118名乡民分三批前往诗巫,建立新福州垦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诗巫所处的沙捞越州地区爆发内乱,拉让江流域的治安大受影响,依靠木材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的福州市移民纷纷迁移至城里,大举进军建筑、金融、工业、航运、出版、文教等领域,并迅速占有一席之地。
诗巫主要产业有金融业、建筑业、棕榈油业、木材业和造船业。诗巫是沙捞越州最大的木材市镇,盛产兰杉、马兰地、加柏等名木,生产的木材及木材加工品盛销欧洲、日本、美国等地。同时,诗巫市以油棕为主的现代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制造业迅猛发展,成为诗巫主要经济支柱。此外,诗巫旅游业蓬勃发展,是沙捞越著名旅游胜地,拥有石山公园、诗巫之窗、林曼岸河堤、黄乃裳公园等风景名胜。
历史沿革
在1850年时,诗巫只是一个马兰瑙人的小村庄。1873年,沙捞越州第三省正式建省,以诗巫为省会。今日诗巫漳泉人、潮州人、广惠人以及客家人大多是这一时期来此地经商华人的后代。
19世纪80年代,英国统治者查尔斯·布洛克(Charles Brooke)积极招募华人至拉让江(Rejang River)流域开垦,并许以土地、贷款等优惠条件。美以美会(即卫理公会)信徒、晚清闽籍举人黄乃裳在福州市所属各县(称“福州十邑”)招募乡民,共计1118人。
1900年,黄乃裳到古晋市,拜访了当地华人领袖王长水,经他介绍,得知沙捞越的南部、中部和北部均有可供开垦的土地,之后的6个月,黄乃裳调查了沙捞越各地的地理环境,栉风沐雨,个中艰苦自不必言,终于在中部拉让江流域一处河岸平原地带找到了诗巫。黄乃裳选定在这里开设他的垦场,并将它命名为“新福州”。
1901—1902年,乡民分三批前往诗巫,建立新福州垦场。三批垦农主要来自古田县、闽清县、屏南县三县,基督徒比例约三分之二。受黄乃裳组织的福州市移民影响,邓恭叔带领广东四会与广宁县(并称“会宁”)的乡民来到诗巫,在附近开设垦场。此后,又有美国传教士蒲鲁士(William N. Brewster)率领福建兴化的美以美会信徒140余人,于1912—1913年分两批前往诗巫,建立新兴化垦场。目前诗巫的福州人、兴化人、会宁人主要是那些20世纪初集体农业移民的后代。
据刘子政《黄乃裳与诗巫》记载,至1902年6月,黄乃裳从福州的闽清县、古田县、永泰县、尤溪县等地招募的三批共1180人陆续到达垦场,全部住进6座简易的长屋。每农工分得土地五英亩,种植蔬菜、番薯等农作物。闽人初到垦场,颇不适应,除了天气原因之外,还要应付森林中的野兽,生产工具又颇为简陋,作物产量不高。据统计,至1903年5月,新福州垦农死亡人数达71人。1904年黄乃裳毅然告别了苦心经营的垦场,回到了祖国。黄乃裳走了,但“新福州”在他奠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大批华侨新垦民的陆续到来。
1928年诗巫老街发生大火灾,230间店屋烧为灰烬,仅有爱莲街、老街7间未竣工的三层店屋,以及大伯公庙免遭灾劫。因此,除了百年大伯公庙,其余建筑包括这一栋英殖民建筑,都是建于30年代以后。
20世纪60年代以前,来自中国福州、莆田市和会宁县的华人移民分别在诗巫周边建立垦场,开展生产生活,而来自漳泉、潮州市的移民主要集中于市区。这些中国移民有各自的生计方式,生活空间分散,不存在明显竞争。20世纪60、70年代,诗巫所处的沙捞越州地区爆发内乱使得拉让江流域的治安大受影响,依靠木材生意积累了大量财富的福州市移民纷纷迁移至城里,大举进军建筑、金融、工业、航运、出版、文教等领域,并迅速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凭借社会经济优势,积极参与城市事务,打破了先前形成的族群生态。漳泉人是最早移民诗巫的华人,一度占据主导地位,由布洛克政府委任的前三位“侨长”(华人领袖)都是漳泉人。福州人后来居上,参与地方政治的机会也较多,更容易向政府争取利益。乃裳公园的修建就得到了时任诗巫市长兼诗巫区国会议员刘会洲的支持,他就是福州移民的后代。
受福州公会修建乃裳公园的影响,诗巫市议会于2002年推出官民合办公园计划。市议会提供土地和政策上的便利,吸引个人或民间团体出资,以增加绿化面积、扩建市民活动场所。华人社团踊跃参与,纷纷认领公园。目前,诗巫市内展示华人乡属文化的主要纪念公园有乃裳公园、兴化垦场纪念广场、会宁公园、古田纪念公园、漳泉园,以及福州垦场百周年纪念楼及世界福州十邑文物馆。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诗巫是沙捞越州的第三大城市,位于马来西亚沙捞越州中部,坐落在拉让与伊甘河的交汇处,距离中国南海约130公里处,面积129.5平方公里。
气候
诗巫属热带雨林气候,气候炎热多雨,分雨旱两季,受东北季风影响,从11月至4月为雨季,受西南季风影响,5月至10月为旱季,平均气温27-28°C,高温为30-33°C,低温为22.5-23°C,年降雨量约为3200毫米,相对湿度在80%至87%之间。
自然资源
诗巫自然资源丰富,盛产红白树乳、冰片、黄藤、椰子、槟榔、鹿茸、角、丁香、豆蔻、胡椒等作物,还盛产棕榈油、橡胶、热带水果和锡、铁、金、钨、煤、铝土、锰等矿产,尤其是胡椒享誉世界,兰杉、马兰地、加柏名扬全球木材界。
人口
截至2013年,诗巫的人口达30万人,其中华人有11万,在比例上占了约40%。截至2022年,诗巫人口为28.8万。诗巫的原住民主要是伊班族人、马来族与马兰诺族人。各民族有不同宗教信仰。马来族信仰伊斯兰教,伊班族、比达友族等其他土著民族多数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华族的信仰有民间信仰、佛教、基督教或天主教等。
官方语言为马来语和英语,华语普遍使用,华人中闽南地区和客家方言使用较广。诗巫华人社区的汉语方言有华语(普通话)、福州话(闽东方言)、福建话(闽南语)、兴化话(闽南方言)、新会话(粤语四邑片)、客家话、潮州话(粤东闽南方言)、英语、马来语、伊班话等。
经济
诗巫是沙捞越州第三省的主要行政中心和商业市镇,主要产业有金融业、建筑业、棕榈油业、木材业和造船业。诗巫是沙捞越州最大的木材市镇,盛产兰杉、马兰地、加柏等名木,生产的木材及木材加工品盛销欧洲、日本、美国等地。诗巫市因木材业的崛起还诞生了一批企业家和企业集团,如张晓卿的常青集团、刘会干的启德行集团等。同时,诗巫市以油棕为主的现代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制造业迅猛发展,成为诗巫主要经济支柱。此外,诗巫旅游业蓬勃发展,是沙捞越著名旅游胜地,拥有石山公园、诗巫之窗、林曼岸河堤(诗巫走廊)、黄乃裳公园、森林公园、诗巫城市广场、世界福州十邑文化馆、江滨公园、湖滨公园、古田公园和七层观音塔等风景名胜。
造船业
诗巫造船业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当地华人开始建造小型木船,1938年出现第一家江南造船,1940年建造小型渔船、货船,1960年代开始建造拖船船架,其后,双层摩多船、快艇出炉,船速日益突破。1967年,铁船建造兴起,吨级愈见庞大。由于地处沙捞越最大河流拉让江心脏地带,且拉让江属于淡水河,原料不生锈,让业者的制造成本大为降低,使得诗巫造船业蓬勃发展,在市场中脱颖而出。1970年代,诗巫造船厂数目居沙捞越州第一,数百吨级铁船每年出产数十艘。1976年,诗巫船厂联合公会成立。1980年代,蚬标(Shell)油田公司委托业者承建13艘工作船,业者为诗巫赚入可观外汇。1985年,新加坡人开始向诗巫业者订制拖船,货船技术亦大有进步,迈向国际市场,逐渐造就诗巫造船工业蓬勃发展。2000年之后,诗巫造船业已经享誉国际。船只销售之全球各地如东南亚、中国、中东地区、欧美等。2005年诗巫造船业,一共缔造了3亿马来西亚令吉产值,生产的总吨数,更是全国第一,并且95%均为外销。2016年9月,诗巫迎来第一次马来西亚国际海事展览会,其间亦配合举行第4届全国海事及工业论坛。进入21世纪,沙捞越州政府将兰岛邦江(Rantau Panjang)和诗巫西岸一代规划为造船工业区,让诗巫造船业看起来较具规模化,也给了外国客户巨大大的信心,认同本地造船业也能够制造出符合国际标准的船只。2024年3月9日,同益(砂)有限公司董事经理拿督刘乃好在诗巫省华团、诗巫中华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国总商会(沙捞越州分会)及沙捞越州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诗巫经济论坛”中表示,诗巫造船业作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应受到重视。
人文
诗巫是马来西亚华人族群发展最繁盛的地区之一,不同乡属集体移民的聚集,尤其是基督徒社区的发展,使之颇具文化特色。诗巫华人以地缘与方言为主要认同维度,区分为七个乡属,即福州市、莆田市、漳泉、客家、潮州市、广惠肇、海南省。诗巫每年都举行许多节日庆祝活动,如丰收节、土著狂欢节、加里曼丹岛文化节等。其中,婆罗洲文化节于每年7月举办,为期10天,节日期间各族群聚在一起表演歌曲及舞蹈,游客不仅可以观赏不同种族的文化表演,还可以体验附近达雅族、马兰诺族、马来族、华族的文化。
在诗巫,从饮食文化到节庆习俗,都能看见许多福州的影子,比如福州光饼、福州十邑文物馆,甚至当地居民还会以福州话交谈。每到春节的时候,诗巫也会张灯结彩,热热闹闹地庆祝春节。除人人参与的传统节日外,每个公会都举办孝亲敬老会,颁发教育奖励金,注重对学校的建设,重视丧葬,完善墓园设施,旨在延续华人社会的优良传统。广惠肇公会下属的舞狮、潮乐、鲤鱼舞以及大锣鼓队的锣鼓表演等潮州市文化活动在公会的推动下得到保存,并时常出现在各种节日表演与祭祀活动上。如今的诗巫,无论是餐厅、商店、加油站,统统可以用福州话点菜、买东西,甚至店铺名称和菜单上的菜名也用福州话的拼音来表示。福州美食肉光饼、干拌面、肉燕、鼎边糊、红槽鸡更是当地引以为豪的美食。
社会事业
诗巫约有数十所中小学,包括六所华文独立学校,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学校是1902年成立的圣心高中。诗巫还拥有沙捞越科技大学、毕理学院、沙捞越联合学院等高校。
主要景点
大伯公庙
诗巫当地以华人居多,因此也衍生出了不少特色庙宇,大伯公庙正是其中之一。大伯公庙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是诗巫历史悠久,也是保存得最完好的寺庙。庙内雕塑了龙凤屋脊、盘龙柱头等,带有中国古典建筑之美,也是当地香火鼎盛的庙宇之一。
诗巫之窗
诗巫的地标诗巫之窗(Sibu Gateway),包含了喷泉及林花园等,里面的大天鹅雕像,被视为诗巫的标志之一,因为诗巫也被称为“天鹅城”。大天鹅由12生肖像守护,有草坪和各色绿植环绕,是许多游客前去打卡的热门景点。
华族历史文物馆
华族历史文物馆位于古晋河滨公园内,与大伯公庙遥遥相对,馆内展示了沙捞越州华族的历史,包括早期的贸易路线、华族人口从中国各区南来的情况、华族在沙捞越州的人口分布概况、早期的拓荒先贤、传统贸易活动、贸易组织和社群公会的形成、政治史以及华社在现代化多元种族的沙捞越州所扮演的角色。在沙捞越州古晋,华族历史文物馆是必到的观光景点。这座文物馆的前身是古晋中华总商会的会所,在1993年时被重新规划为华族历史文物馆,从而让游客了解过去百年来华人在沙捞越州的历史。文物馆建筑物本身也是具有历史价值的,见证华人在沙捞越州的变迁。目前,馆内收藏许多上世纪的文物,并且记录华社于第三代白人拉者梵纳查尔斯布洛克时期的众多大事。华族历史文物馆入场免费,每周开放6天,逢周五休假。文物馆位于大伯公庙对面,很容易找到,馆内收藏不少华族乐器、玉片、明朝瓷器以及20世纪初期华人惯用的物件。
黄乃裳纪念公园
黄乃裳作为沙捞越州诗巫近代发展的开拓者与奠基者,其贡献亦获得沙捞越州政府的表扬与肯定,第三代拉者温纳布洛克(Vyner Brooke)曾提及:“福州市人为沙捞越州的资产”(Foochows are assets of the state of Sarawak);另从诗巫“垦场纪念园”碑文“福地重修拉让史、州人共颂孝廉功”可见后代对于他所作功业的推崇,其历史地位对“福州十邑”和诗巫是十分显著的,对后世的影响可谓十分深远,正如时人刘久秀诗作所说:“拓港开川熟与俦,黄公业绩誉千秋;羹墙后浪超前浪,力把鸿图上一楼。”东南亚一带华人至今仍尊称黄乃裳为“港主”,诗巫“新福州”垦场开辟至今已历124年,黄乃裳的行谊事迹深植于人心,在今日诗巫可见专属的诗巫十邑同沾恩德——黄乃裳公园。
七层观音塔
7层观音塔与大伯公庙毗邻,于1987年建成,据说是中国区域以外比例最完美的塔。登上观音塔,还可远眺拉让河风光,视野开阔,风光秀美。
对外交流
2009年3月,宁德市与诗巫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2012年11月,莆田市与诗巫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2013年6月28日,清河县与诗巫市建立友好关系。
福建国际友城“话你知”系列之马来西亚沙捞越州诗巫市.福建省外办 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福建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2025-08-22
沙捞越州元首的中国情.澎湃新闻.2025-08-22
诗巫 | Sibu.诗巫砂拉越婆罗洲砂拉越旅游局.2025-08-22
领区沙捞越州概况.微信公众平台.2025-08-22
马来西亚诗巫省华人达11万 占该省总人口40%.新浪网.2025-08-22
马来西亚诗巫市华人的历史文化记忆与日常文化实践.微信公众平台.2025-08-22
每年的今天,南洋的诗巫城总要纪念这位福建人.新福建.2025-08-22
马来西亚砂捞越州诗巫市.河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2025-08-22
每年的3月16日,南洋的诗巫城总要纪念这位福建人.华人头条.2025-08-22
诗巫市:【婆罗洲砂拉越原是英国人建立殖民地】.sibuericluk.2025-08-22
诗巫船厂联合公会.诗巫省华人社团联合会.2025-08-22
刘乃好:诗巫造船业前景良好,砂政府应加强船业兴经济(09/03/2024).诗巫省华人社团联合会.2025-08-22
为何诗巫值得一游?答案都在这10大理由中.微信公众平台.2025-08-22
华族历史文物馆 | Chinese History Museum.诗巫砂拉越婆罗洲砂拉越旅游局.2025-08-22
一代侨领黄乃裳:南洋“新福州”缔造者.福州统一战线.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