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和马克思

《玛丽和马克思》(英文名:Mary and Max)是一部由亚当·艾略特执导编剧,托妮·科莱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巴瑞·哈姆弗莱斯等人共同配音的澳大利亚黏土定格动画。2009年1月15日,该片在圣丹斯电影节上映,2009年4月9日,该片在澳大利亚上映。2025年8月8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

该片讲述了居住在墨尔本的8岁女孩玛丽和居住在美国纽约的44岁广泛性发展障碍患者马克思之间怪异但纯真的笔友故事。二人通过书信分享彼此的生活、烦恼和梦想,虽然因为一些插曲绝交,但最终互相在友谊中寻得温暖。

2009年,《玛丽和马克思》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水晶熊奖—特别提及14岁以上单元最佳长片。同年,其相继获得澳大利亚电影学院最佳原创电影提名以及法国昂锡国际动画影展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等奖项。导演亚当·艾略特也凭借该片获得澳大利亚电影协会故事片最佳导演奖等荣誉。

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澳大利亚8岁女孩玛丽与美国44岁广泛性发展障碍患者卡尔·马克思的跨洋羁绊——玛丽因童年孤独与自卑,偶然向陌生的马克思寄出好奇的信件,两人自此成为笔友。马克思被焦虑症缠绕,靠严格的生活秩序对抗世界的混乱,他们在书信中袒露对世界的恐惧与对温暖的渴望,彼此成为灰暗生活里的光。​

通信中,玛丽天真的提问触发马克思的焦虑复发,他被迫入院治疗,二人短暂失联。出院后,马克思遵医嘱重拾书信,坦诚告知病情,并寄去印着“爱人先爱己”的饼干,这份真诚让玛丽开始学着积极面对生活。​

后来,玛丽在父母相继离世后,她与爱人达米安结婚,并用遗产攻读大学精神病症相关专业,她以卡尔·马克思为原型的论文获教授关注,玛丽将马克思的孤独症经历写进书里并表示要治好他的病,马克思在收到书籍后感到被背叛,二人绝交,玛丽的世界再度坠入压抑深渊。​

达米安见玛丽消沉,远赴新西兰寻得自己的笔友并结婚,他寄信鼓励玛丽振作,玛丽陷入更深的绝望,甚至准备自杀。此时,马克思的原谅信与满箱诺布利特玩偶意外抵达,信中他写道:“我们无法选择缺点,却能选择朋友,原谅你,只因我们都不完美。”​

一年后,玛丽带着孩子来到纽约马克思的公寓,却发现他已在清晨喝完最后一罐炼乳后安详离世,脸上带着微笑,胸前挂着熟悉的表情手册。抬头时,玛丽看见自己多年来的信被一一熨平,整齐贴满天花板,像一片专属他们的“星空”。她轻轻握住马克思的手,耳畔似又响起那句承诺:“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唯一的朋友。”​

角色介绍

动画制作

创作背景

导演亚当·艾略特在采访中表示,这个故事源自他的真实经历,他就是电影里8岁小女孩玛丽的原型。艾略特也曾有一个笔友,像麦克斯一样,比他年长许多,体型庞大,有孤独症;他本人则生性羞涩,喜欢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画画或做手工。两人就这样写了20多年信。电影中也在很多地方投射了亚当·艾略特个人的影子。他童年时居住在澳大利亚的乡下,父亲是个默剧小丑演员,同时经营着一个养虾场。母亲是个美发师,他还有三个兄弟姊妹。因为生性羞涩,艾略特总是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画画,用鸡蛋包装盒、卫生纸筒做各种小玩意。艾略特也有一个笔友,和马克思一样,他的这位笔友也是犹太人,体型庞大,并且患有孤独症,两人联系了20多年。托马斯·艾略特坦言,正是他的生活激发了自己的灵感。“虽然我们从没见过面,但他看了这部电影,知晓关于这部电影的一切。在拍摄之初,我就把剧本寄给他看过了。”

制作人员

参考资料:

配音演员

参考资料:

幕后制作

• 影片中的所有文字——那些出现在街角商店橱窗里的文字、招牌上的文字、包装上的文字、啤酒瓶上的文字、玛丽和马克思之间的书信上的文字——统统是亚当·艾略特亲自书写。

• 影片一共制作了475个微缩的道具,从酒杯到打字机,都是工作人员一点一点用黏土捏出来的。特别是影片中出现的那台老式打字机,工作人员花了9周时间设计和制作。

• 影片使用了886只含有电线制作的骨骼的由塑料做成的手。剧组制作了394个瞳孔,每一个瞳孔和一个小瓢虫差不多大小。完全由技师手工制作,每个瞳孔制作出来之后,都被画上了一个闪亮的小白点。

• 影片的设置过程中一共使用了212个黏土人,这些黏土人由黏土、复合材料、木棍和金属制作而成。每一个黏土人身上的各个关节都是可以活动的。摄制组特别为影片的两个主角制作了十几个拷贝。

• 影片中一共使用了38个灯泡。这些灯泡也是由工作人员一个一个用黏土搓出来的。并且还在灯泡后面拉上了电线。

• 808个Early Grey牌的泡茶袋在影片中出现,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几乎剧组里的所有人——从导演到美工,从制片人到服装设计师——都参与了泡茶袋的制作。

动画音乐

参考资料:

影片特色

色彩

影片色调大多是灰蒙蒙的,黑白灰褐大面积铺陈,玛丽的背景色多透着巧克力般的淡褐,一如她于苦涩中蕴着几分温情的世界;麦克斯的背景色则始终是疏离的黑白,就像他所畏惧的冰冷而孤独的城市生活。

叙事风格

整部动画以玛丽和麦克斯之间的书信交流为主体展开叙述,故事节奏极为舒缓平和,观众似乎在浏览一本泛黄的黑白相册,岁月的悲欢在一帧帧间流逝。影片仿佛在和我们拉家常一般,将二位笔友的生活娓娓道来:从玛丽额头的那颗痣,到她养的小鸡、隔壁她暗恋的男孩;从麦克斯头顶上的犹太小帽,到他一周的食谱、调换过的工作;一个个看似琐屑的生活细节,既无宏大的场面,也无曲折起伏的情节。二人彼此传递着对方的生活,观众则被纳入了这种毫无保留的分享之中。我们隔着银幕,一方面与故事是“分离”的;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是“介入”的——随影片情节重温回忆,将个人情感与影片本身倾注并交融。“分离”与“介入”的完满统一,实现了美学意义上艺术与受众之间情感的交流与共通。

发行上映

《玛丽和马克思》于2009年1月15日在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率先放映。2009年4月9日,该片在澳大利亚上映。2025年7月16日,该片官宣于8月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并同步发布定档海报和预告片。

上映地区

参考资料:

票房信息

该片上映后,收获全球票房1,005,363美元(截至2025年8月19日)。2025年8月8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上映首日取得13.99万(人民币)票房。截至2025年8月19日,累计票房89.65万(人民币)。

获奖记录

影片评价

媒体评价

黏土动画特有的细腻质感与复古画风相得益彰,将“孤独者终会找到彼此”的温暖内核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些关于自我接纳、友情救赎的探讨相信会让观众感受到直击人心的治愈力量。电影以真实的情感、深刻的哲思,探讨了原生家庭、都市孤独、自我认同等现实议题。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刻的情感内核和跨越时空的孤独共鸣,成为全球影迷心中的“成人童话”。(新闻晨报评)

虽然影片的形式是稚拙的粘土动画,但影片涉及的却是沉重的话题:关于自杀、酗酒、死亡、性和精神疾病。故事充满了黑色而怪诞的幽默感。影片中马克思的台词深受这类人群喜爱,而他的语言更像大众的警示语。影片中所有透露的信息,让观众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最本真,最质朴的交流。看惯了大银幕上飞檐走壁的动画电影,《玛丽和马克思》会产生强大的视觉反差,因为它没有所谓的3D技术,没有程序输入就能做表情的高科技,更没有夸张搞笑到无法理解的桥段,银幕上所有的一切只能用“土”来做解释:片中所有人物,包括主角玛丽和马克思都是用泥土捏制完成,你甚至还能看到黏土娃娃身上的指纹(工作人员留下的)。(华西都市报评)

同一般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动画风格相异,该片呈现了一个质朴怪诞、或许有几分“丑陋”的世界:人物造型比例严重失调,五官被刻意放大,夸张怪异得活像小孩随意捏出的玩偶。若说典型的理想“美”表现了内外合一的理念,那么把外表之“丑”作为审美意象,凸显的则为事物内在的个体独立且质朴的特性。《玛丽和麦克斯》所塑造的“丑”,更像是一种孩子气的、不假雕饰的稚拙,一切的人、事物和情感都原始而鲜明地袒露。(山西晚报评)

电影评分

玛丽和马克思.豆瓣电影.2025-08-18

玛丽和麦克斯演职人员.时光网.2025-08-18

《玛丽和麦克斯》首登中国大银幕!这部高分经典动画照亮孤独灵魂 .京报网.2025-08-18

获奖记录 .IMDb.2025-08-18

《玛丽和麦克斯》导演连线中国观众:人只能在回望中理解人生,但必须向前生活|影视.财新网.2025-08-18

亚当·艾略特.豆瓣.2025-08-18

玛丽和麦克斯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电影.2025-08-18

《玛丽和马克思》“土得掉渣” 却要冲击奥斯卡.新浪网娱乐.2025-08-18

观影推荐|《玛丽与马克思》白色糖衣与黑色喜剧 .微信公众平台.2025-08-18

咸阳图书馆【今日主播】影视鉴赏——玛丽和马克思.咸阳图书馆.2025-08-18

图人影院 |《玛丽和马克思》 .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2025-08-18

Mary and Max (2009).imdb.2025-08-18

MARY & MAX (玛丽和麦克斯 电影原声配乐.qq音乐.2025-08-26

《玛丽和麦克斯》美的另一种表达.今日头条.2025-08-19

《玛丽与麦克斯》: 孤独的人也终会被接住.今日头条.2025-08-19

《玛丽和麦克斯》 美的另一种表达 - 山西新闻网.山西新闻网.2025-08-19

时隔16年首引进!豆瓣9.0分高口碑黏土动画电影《玛丽和麦克斯》内地定档8月8日.搜狐电影.2025-08-18

玛丽和麦克斯.时光网.2025-08-18

玛丽和麦克斯.The Numbers.2025-08-19

玛丽和麦克斯.中国电影票房.2025-08-19

高口碑粘土动画电影《玛丽和麦克斯》定档,治愈温暖孤独灵魂|暑期档推荐 .新闻晨报.2025-08-19

玛丽与马克思.IMDb.2025-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