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指数

物流指数(logistics index),是由社会货运量、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编制的一种合成指数,是反映物流业发展情况、分析变动原因、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依据。

1991年,美国出版了《美国联邦物流分析年鉴》,首次出现了物流指数这一概念。之后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开始了对物流指数的研究。2004年,中国开发并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景气行业指数。2007年,世界银行及其合作机构制定了物流绩效指数LPI;同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国家标准。2010年3月,世界银行又发布了《全球经济贸易物流-物流绩效指数与其指标》。2009年,途途物流研究数据中心发布了《公路运输企业绩效指数》。2013年3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第一次正式对外发布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2024年,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指数均值为113.7点,较2023年增长3.6点,实现近7年指数均值新高。2025年8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

中国发布的物流行业相关指数较多,但多集中于运输方面,且以航运市场相关指数为主。按照区域、物流业务、研究对象等不同的维度,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物流指数的编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加权指数法和扩散系数法是普遍被使用的方法。

历史沿革

背景

作为物流行业相关指数,运输类指数在历史上出现得并不晚,如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于1744年率先编制、发布的波罗的海指数,即反映了国际海运情况。但真正用来衡量物流行业发展的指数体系,却很晚才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

国际

1991年,美国出版了《美国联邦物流分析年鉴》,首次出现了物流指数这一概念,这是物流行业第一次使用物流指数来分析、研究自身的发展状况,之后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也相继开始了对物流指数的研究。2000年,女王陛下政府发布了《新世纪英国运输白皮书》和《10年运输规划》;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2002年,澳大利亚物流业行动议程指导委员会发布了《物流行动议程》等。2007年,世界银行与芬兰图尔库经济学院合作,根据全球调查结果制定了物流绩效指数LPI,并公开发布对各国物流绩效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2010年3月,世界银行又进一步发布了《全球经济贸易物流-物流绩效指数与其指标》。

中国

2004年,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高盛(亚洲)公司联合开发并发布中国宏观经济景气行业指数,以便监测和预测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和发展趋势。中国宏观经济景气行业指数是由先行指标、一致指标和滞后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2007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制定了《社会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及方法》国家标准,并采用“经理人采购指数”来描述地区物流发展状况。2009年,途途物流研究数据中心发布了《公路运输企业绩效指数》。2013年3月5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心第一次正式对外发布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英文缩写为LPI),后续每月发布一次。

相关数据

2024年12月份,中国电子商务物流指数出现季节性回落。整个2024年中国电商物流指数均值为113.7点,较2023年增长3.6点,实现近7年指数均值新高。2025年3月,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0.0点,较上月回升1.1点。6月,中国物流景气指数为50.8%,环比回升0.2个百分点。8月,中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

主要分类

中国发布的物流行业相关指数较多,但多集中于运输方面,且以航运市场相关指数为主。由于中国发布的物流指数数量较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按区域分类

按物流指数描述、分析的区域划分,可将物流指数分为全国物流指数和地方物流指数。全国物流指数如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国仓储指数、中国快递物流指数等;地方物流指数如义务快递指数、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中国长江商品汽车滚装运输综合运价指数等。

按物流业务分类

根据运输、装卸、仓储、包装等物流业务来划分,可以将物流指数分为运输指数、仓储指数、包装指数、装卸指数等,如中国运输生产指数宁波市公路运价指数、中国仓储指数等。

按研究对象分类

按物流指数研究的对象划分,可以把物流指数分为个体指数和综合指数。个体指数是指该指数的研究对象一般只有一个,可以是价格、订单量、营业成本等,如总业务量指数、平均库存量指数、设备利用率指数等;综合指数是由多项个体指数加权合成得到,用以分析整体的运行情况,如中国航运景气指数、智慧物流大数据发展指数、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等。

物流指数编制

编制原则

无论是编制价格指数、景气指数还是仓储指数,亦或是其他行业的各类指数,虽然指数的形式有所不同,但是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确保编制的指数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准确性。

选取的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指数的编制实际上是一个由个体汇总到总体、由样本推断总体的过程,这就要求在进行样本选取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反映该样本所在类别整体情况的样本规格品。如进行消费者价格指数编制时,要选取酒水行业的样本规格品,若只选择酒水行业中的巨头企业,该样本规格品就不能合理反映出酒水行业的价格趋势,编制这样的价格指数就没有意义。

抽样方法设计应具有科学性

统计学中的抽样方法有很多,如概率抽样、分层抽样、多级抽样等,每种抽样方法都有各自适用的场景。编制物流指数时,在对相关样本选取的过程中,选择、设计科学合理的抽样方法能够简化样本选取工作,同时也能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指数应能够反映实际情况

由于市场是动态的、可变的,指数作为一个反映市场变化、发展趋势的动态指标,比如指数中权数的确定,是否能够反映实际市场上的结构变化,都是在指数编制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

指数计算公式应简单合理,具有时效性

指数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指数公式体系也是庞大多元的。以价格指数为例,不同的指数计算公式会得到不同的价格变动结果,因此为了准确反映市场发展情况与未来走势,合理的指数公式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指数有月度指数、季度指数、年度指数之分,时效性也是在选择设计指数计算公式时需要考虑的。

编制方法

中国及国际相关机构与研究人员在编制物流指数时,加权指数法和扩散系数法是普遍被使用的方法。加权指数法,即根据各指标在总体中不同的重要度确定不同的权数,再进行加权计算指数的方法。加权指数法的常见形式如下:

式中:I代表指数,i代表第i个分类指标,共有n个;p代表价格;q代表运输量;0代表基期;t代表报告期;x代表任意一个时期。

加权指数法又分为帕式指数公式和拉式指数公式,在公式(1)中,当x=t时,即为帕式指数公式;当x=0时,则为拉式指数公式。二者的区别在于:拉式公式是采用基期资料做权数,只包含价格变动;而帕式公式是采用报告期资料做权数,会同时包含价格与数量两方面的变动。为了便于计算,同时能够简化指数分析内容,实际应用中一般都使用拉式公式进行相关指数的编制。

扩散指数法是围绕经济指标预测未来行业景气状况的方法,先计算出一批经济指标中上升指标的扩散指数,再根据扩散指数来观测行业整体景气,因此与观测景气有关的指数一般采用扩散指数法来进行编制。

其他国家指标

美国

美国的宏观统计和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交通运输领域,主要是美国运输部以及下属的职能部门在其战略计划和绩效报告中涉及相当多的评价指标;另一个领域主要是商业物流领域。两个领域的宏观统计和评价指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这两套指标的设计目的、决策对象的差异所决定的。

商业物流领域主要指标包括:商业物流系统成本及其占GDP的比例、货运指数、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规模(收入和增长率)、商业库存/GDP比率、库存/销售比率、分行业的库存/货物销售成本。

美国运输部的评价对象主要是针对交通运输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评价形成了战略目标、战略结果、绩效目标和绩效衡量的分析框架。在运输安全、国家安全、机动性和经济增长、人和自然环境等四个领域共制订了94项绩效目标。

美国的商业物流领域评估指标和上面指标有所不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指标主要包括:商业物流系统成本及其占GDP比例;货运指数;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规模(收入和增长率);商业库存与GDP的比率;库存与销售的比率;分行业的库存与货物销售成本的比率。

英国

英国运输流量不断上升,导致运输拥挤程度不断升级和大气环境进一步恶化。为此,女王陛下政府发布了《新世纪英国运输白皮书》和《10年运输规划》,提出了5项评价指标标准:环境影响、安全、经济、可获得性、整合;并确定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和相应的评价指标。英国政府采用这5项指标的主要目标是体现在7个方面:提高高货物配送的效率减少拥挤;更好地利用交通基础设施;减少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有效管理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土地利用压力(包括自然和人为的);减少货物运输产生的噪声和干扰;减少与货物运输相关的交通通伤亡事故。

日本

日本物流系统协会由日本大型制造企业挂帅,覆盖日本制造企业、物流企业、物流设备商、综合商社,教学科研单位。日本物流系统协会从1997年开始,每四年制定一次"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作为引导全行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其要点是2005年实现构筑包括物流成本在内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场、建设低环境负荷的物流体系为循环型社会作出贡献的目标,并于2002年8月7日发布检验"新大纲"的实施效果9项量化指标:可以使用托盘运输货物的比例、标准托盘的比例、内贸运输枢纽陆上运输半日往返的区域人口覆盖率、进出口集装箱陆上运输费用消减、10分钟内可能到达的空港和和港口比率、3大都市圈人口集中地区早晚平均旅行速度、3大都市圈卡车车实载率、进口集装箱货物船只进港操作时间和长距离散货比率(铁路和海运利用率)。2005年又颁布新的大纲,重点置于以下几方面:一是构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社会化高效物流体系,包括物流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改进商业惯例改革规制等高效物流体系对策,充实国际物流社会资本、港口24小时开放制、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化等国际物流体系对策;二是构筑与社会课题相匹配的物流系统,包括降低运输工具单位耗能、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转换、促使民间企业自觉地注重环保等解决地球温室效应对策,提高卡车运输效攻率、降低卡车废气排放量、有效利用船舶和铁路等减少大气污染对策,确保交通安全、对策等;三是物流保障国民生活,包括构筑能满足国民需求的物流体系、推行事后规制转换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将物流通畅化纳入城区建设规划、确保物流的稳定性等。日本物流系统的社会问题评价采用目标-对策-指标的的评估框架,选取了抑制温室效应和减少废弃排放、减轻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循环型社会物流流通和防止事故发生、确保物流安全4个目标及相应对策与指标。

澳大利亚

2002年5月,澳大利亚物流业行动议程指导委员会发布了《行动议程》,它指出澳大利亚的物流发展战略是:认识和准确评估物流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可靠的、服务的、革新的、具有竞争力的物流产业;建立起一个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创造具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加强政府、社会物流业的认同和关注。为此,联邦政府制订了行动计划,行动分为优先行动和支持行动两种类型,包括了领导、基础设施、人、技术和知识革新、可持续发展5个部分。

意义作用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物流指数的研究发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发达国家物流的交流、比较和研究,有利于推进物流行业的科学指导和规范管理,对政府部门宏观决策和物流相关企业微观经营都具有帮助作用。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可以反映中国物流业发展运行的总体情况,与货运量、快递业务量、港口货物吞吐量等物流相关指标,以及工业生产、进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货币投放等相关经济指标具有较高的关联性。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调查丰富了物流统计指标体系,增加了观察预测、分析中国物流业运行发展趋势的新视角,为进一步加强物流运行与国民经济的关联性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指导企业生产经营与投资等活动提供了依据。

物流景气指数(LPI)

物流景气指数反映物流业经济发展的总体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高于50%时,反映物流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物流业经济收缩。

综合PMI产出指数

综合PMI产出指数反映当期全行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产出变化情况。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

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

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反映一定时期内,中国经济领土范围内公路物流运输价格变动程度和变动趋势的相对数。以2012年12月最后一周的平均价格为基期,基点为100。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反映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价格变化趋势的一种航运价格指数。以1998年1月1日为基期,基期指数1000点。

长江集装箱运价指数

长江集装箱运价指数反映长江干线集装箱运输市场运价水平及波动情况。以2007年1月为基期,基期指数值为 1000。

长江干散货运价指数

长江干散货运价指数反映长江干线散货运输市场运价水平及波动情况。以2007年1月为基期,基期指数值为1000。

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

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反映中国沿海运输市场运价变化情况。以2000年1月为基期,基期指数1000点。

中国电商物流指数

中国电商物流指数反映电商物流运行的整体情况。以2015年1月为基期,基点100。

中国快递发展指数

中国快递发展指数反映产业活动态势和快递物流行业发展。以2016年3月为基期,基期值设定为100。

中国仓储指数

中国仓储指数反映仓储行业经营和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求状况与变化趋势。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

China's e-commerce logistics index rises in March.中国日报网.2025-03-06

2024年中国电商物流指数均值实现近七年新高.中国新闻网.2025-09-10

需求持续向好 8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0.9%.新华网.2025-09-10

2025年3月份电商物流指数为110.0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5-09-10

6月份中国物流景气指数为50.8% 连续4个月位于扩张区间.今日头条.2025-09-10

关注!1-5月全国10大物流相关指数发布.四川省交通运输厅.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