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德拉萨大学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外文名:De La Salle University),是中国教育部重点推荐的大学之一,是菲律宾国内排名第2、亚洲排名72位的重点大学,同时也是菲律宾一流的贵族学校,是“菲律宾四大名校”之一。学校隶属天主教管辖的德拉萨大学联盟,校址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校长为Br. Bernard S. Oca FSC。

1911年,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由天主教教育团体“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创立。1912年2月12日,学校正式更名为德拉萨学院,并获得了颁发商业高中文凭的许可。1920年,德拉萨学院开设了为期两年的商学学士课程。1931年,学院的商业课程延长一学年,学校便开设了其首个学士课程。1947年,开设工程学专业。1953年,开设艺术与科学专业。1960年,学院涉足研究生教育领域,成立了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随后在1963年开设了研究生教育课程。1973年,学院开始招收女学生。1975年2月19日,德拉·萨莱学院获得了大学的办学资格。学院正式更名为德拉萨大学。1978年开始,大学内的小学和中学教育被逐步关闭和转移。1981年,计算机学院成立。1982年,文理学院则被拆分为两个学院——人文学院和科学学院。1986年,学校加入菲律宾大学体育协会(UAAP)。20世纪90年代,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开始致力于成为一所研究型大学,通过招聘和教师培训等方式稳步增加拥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员工数量。研究经费也随之增加,这一投入促使大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增长。2009年,法学院正式设立。2010年,原名为“商业学院”的商学院改名为"商学院与经济学院",随后又进一步拆分为"商学院"和"经济学院"。2015年,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事务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研究生院基础科学与人文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主要由德拉萨商法学院(马尼拉校区)、德拉萨Professional Schools Inc.、德拉萨Saint Benilde学院、德拉萨人文教育学院(Dasmarinas校区)、 德拉萨医学院(DLSHSI),以及德拉萨Santiago Zobel学校、德拉萨Araneta大学和德拉萨Canlubang校区组成。学校在本科、硕士、博士各层次设有多个专业,其中商科专业国家排名第一,其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在202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菲律宾德拉萨大学位列第654位。

历史沿革

1911年,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由天主教教育团体“基督教学校兄弟会”(简称FSC,源自拉丁语:Fratres ScholarumChristianarum)创立。

在大部分历史期间,学校只招收男性学生,当时仅有125名小学生和中学生。1912年2月12日,学校正式更名为德拉萨学院(De La Salle College,简称DLSC),并获得了颁发商业高中文凭的许可。1915年,第一批德拉萨学院的毕业生拿得了毕业证书。1920年,德拉萨学院开设了为期两年的商学学士课程。

随着学生人数增加到425人,学院于1921年迁至菲律宾首都马尼拉的现址,当时该学院已树立起其“一流商学院”的良好声誉。1924年,在菲律宾教育调查委员会开展的一项研究中,德拉萨学院被认定为菲律宾最优秀的私立学校。1931年,学院的商业课程延长一学年,学校便开设出了其首个学士课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队占据了学院的部分区域,但由于德拉萨学院地处马尼拉的边缘地带,所以在大部分时间里学校都得以继续开放办学,并接纳了很多因战争而停学的其他学校的师生。1945年2月1日,在马尼拉解放期间,居民遇害的惨案迫使学校关闭。同年7月,小学和中学的课程恢复。1946年,商科学士学位课程以全新的四年制课程重新开设。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德拉萨学院的授课专业逐渐拓展到了其他领域:1947年开设工程学专业,1953年开设艺术与科学专业。1960年,学院涉足研究生教育领域,成立了工商管理研究生院,随后在1963年开设了研究生教育课程。

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菲律宾国内也出现了学生运动。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德拉塞勒学院于1969年举行了首次学生会选举,并于1973年向女学生开放入学。最初只有38名新生,而到了20年后,女学生的数量已经占学生总数的一半左右。1975年2月19日,德拉·萨莱学院获得了大学的办学资格。学院正式更名为德拉萨大学(De La Salle University;DLSU)。1978年,为应对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开设了一所新学校——蒙蒂努卢帕的德拉·萨莱圣地亚哥·佐贝尔学校,用以逐步关闭并转移大学内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塔夫特大道上的最后一届小学学生于1983年毕业,此后,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就只是一所高等教育机构了。

1980年,菲律宾德拉萨大学职业发展学院成立,当时它是一个为在职学生开设的夜校。1981年,计算机学院成立。同年,菲律宾德拉萨大学退出了NCAA(NCAA)。1982年,文理学院则被拆分为两个学院——人文学院和科学学院。1986年,加入菲律宾大学体育协会(UAAP)。1988年,职业发展学院最终发展成为圣贝尼德利学院(CSB)。1994年,CSB成为独立学院,后来被称为德拉萨尔-圣贝尼德利学院。

20世纪90年代,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开始致力于成为一所研究型大学,通过招聘和教师培训等方式稳步增加拥有博士学位的教职员工数量。研究经费也随之增加,这一投入促使大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增长。为了实现服务国家的宗旨,2009年法学院正式设立,旨在菲律宾社会中增强人权意识,并在人权倡导方面发挥关键作用。2010年,原名为"商业学院"的商学院改名为"商学院与经济学院",随后又进一步拆分为"商学院"和"经济学院"。2015年,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事务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校区研究生院基础科学与人文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办学条件

学校规模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是中国教育部重点推荐的大学之一,是菲律宾国内排名第2、亚洲排名72位的重点大学,同时也是菲律宾一流的贵族学校,是“菲律宾四大名校”之一。其颁发的学历学位中国教育部承认,同时全世界认可。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校址位于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隶属天主教管辖的德拉萨大学联盟。截至2018年4月,该联盟在全世界80个国家里有超过73000所学校及科研机构,总计超过90万在校生,仅在菲律宾就有17所。

校区院系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由德拉萨商法学院(马尼拉校区)、德拉萨Professional Schools Inc.、德拉萨Saint Benilde学院、德拉萨人文教育学院(Dasmarinas校区)、 德拉萨医学院(DLSHSI),以及德拉萨Santiago Zobel学校、德拉萨Araneta大学和德拉萨Canlubang校区组成。

专业设置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设有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本科专业设有会计、广告管理、应用经济学、生物化学、生物学、商业管理、化学工程、传媒、计算机工程、儿童早期教育、经济学、历史、人类生物学、营销管理、物理、化学、数学、文学、心理学、中级教育等;硕士专业包括会计、应用经济学、应用神学、行为科学、生物学、工商管理土木工程、金融、经济、教育、咨询、历史、市场营销社会学等;博士专业设有:应用语言学、应用神学、生物学、商业管理、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法学、物理、科学教育等。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的商科专业国家排名第一,其毕业生遍布世界各地。

课程安排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的学费要比一般的学校贵,本科段学费比一般学校增加80%,硕士段学费比一般学校增加20%,基本都在14000元人民币左右。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语言中心为提供学生精进英语能力的机会,特地根据学生的需求及能力安排了不同阶段及课程的英文密集短期训练班,采小班制教学使老师能针对个别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协助,上课重点在于让学生能热烈的参与课程并彼此互动学习,学生可在入学前先至此中心加强英文能力,为日后的正式学程奠定英文基础。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语言中心依据学生需求共安排了三个不同阶段的英文训练,每个阶段都有数种课程,且每个课程亦根据学生英文程度而区分为八个等级,单个课程上课时间为每天二小时为期三周共三十小时,学生每个月可选择三种以内的课程并经语言中心评鉴其英文能力等级后分级上课。

学校文化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以培养未来社会中具有领导力的人才为目标,将现代化的教学与基督教的教义相结合,特别强调将学生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基督教的发展相结合。

学校领导

管理架构

现任校长

截至2025年9月,菲律宾德拉萨大学校长为Br. Bernard S. Oca FSC,他是该校的第24任校长。

历任校长

学校排名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在菲律宾国内排名第2、亚洲排名72位,其商学院在全球教育商学院排名网国家商学院排名中位居第2。

招生申请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山东航空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2025-09-22

About the President.De La Salle University.2025-09-22

History and Traditions.De La Salle University.2025-09-22

德拉萨大学世界排名好不好.中国教育在线.2025-09-22

菲律宾徳拉萨大学硕士项目介绍.皖西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港澳台事务办公室).2025-09-22

QS世界大学排名 2026.QS.2025-09-22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留学介绍.菲律宾德拉萨大学中国办事处.2025-09-22

Past DLSU Presidents.De La Salle University.2025-09-22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25.QS.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