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江大桥

淡江大桥,位于中国台湾新北市,为中国台湾地区第二座铁路轨道和道路共构的景观桥梁。其跨越中国台湾地区第三大河川淡水河河口,是一座连接淡水区与八里区的跨河大桥。

淡江大桥全长约12.08km,包含主桥900m及两端联络道,属于高架桥梁,桥面总宽44m,桥高20m,设计车辆行驶时速80km。淡江大桥构想采自于云门舞集的舞蹈,桥塔设计是双手合十造型代表祈福。1990年,朱立伦就曾提出兴建淡江大桥的想法。1999年底,淡江大桥项目通过环评,却因政策反复迟未兴建。2013年11月18日,中国台湾“经建会”通过“淡江大桥计划案”。2014年10月17日,淡江大桥动工。同月25日,中国台湾交通部门举办淡江大桥上梁祈福仪式。2025年9月16日,中国台湾新北市淡江大桥举行合龙仪式。

淡江大桥为中国台湾与轻轨捷运共构设计的首例。完工后,通行淡水、八里间不需绕行关渡大桥,约可缩短半小时行车时间。

规划背景

自1990年,朱立伦就曾提出兴建淡江大桥的想法。1999年底,淡江大桥项目通过环评,却因政策反复迟未兴建。2010年4月,新北市长朱立伦担任行政机构副负责人时,宣布重启淡江大桥兴建计划,交通部门在2011年提出环评差异分析。

2013年4月,淡江大桥环评项目小组通过初审,艺文界忧心建桥可能冲击十三行文化遗迹与挖子尾自然保留区生态,“淡水夕照”也会永远消失,发起“拒盖淡江大桥”联署,呼吁当局把“淡水夕照”指定为“文化景观”,撤销建桥计划。同年11月18日,中国台湾“经建会”通过“淡江大桥计划案”。

历史沿革

2014年10月17日,淡江大桥动工。同月25日,中国台湾交通部门举办淡江大桥上梁祈福仪式。2025年9月16日,中国台湾新北市淡江大桥举行合龙仪式。

设计参数

淡江大桥主桥采用单塔柱非对称斜拉桥。主桥跨径布置为2×75m+450m+175m+75m+70m=920m,主跨长450m,满足桥下航道净空需求(宽400m,高20m)。桥面总宽44m,配合中间塔柱设置空间需求,主梁采用两侧分离式钢箱梁,中间以横梁连接,梁深约4m,以流线型钢箱梁降低风阻力。每侧标准段桥梁宽23m,双向配设2线轻轨、4条快车道、2条慢车道、人行道及自行车道。拉索系统采用双索面,主跨侧配设25对斜拉索,边跨侧有15对斜拉索。主塔采用人字形钢筋混凝土塔柱,人形塔柱底宽约64m(纵桥向),增加纵向稳定,塔柱高175m,桥面以上高150m,约为主跨1/3,边跨采用横向Y形墩柱呼应人字形主塔。

主桥设有观景平台(宽3m,长70m),其设计延续了淡江大桥的设计语言,设有现代风格街道家具、长凳与低照度灯具。夜间照明设计以柔化结构为原则,沿桥面而设的造型灯杆,突显垂直主塔和斜拉索。

淡江大桥全长约12.08km,包含主桥900m及两端联络道,属于高架桥梁,桥面总宽44m,桥高20m,设计车辆行驶时速80km,中央预留宽8m的轻轨路轨。

设计理念

淡江大桥设计理念是替淡水增色,替台北市增色,构想采自于云门舞集的舞蹈,光影的流动就是舞者的流动,代表中国台湾的跃升,且云门舞集是台湾文化的代表。桥塔设计是双手合十造型代表祈福,祈福中国台湾更祥和、更美好。淡江大桥也会替夕阳增色,将成中国台湾新门户、新景观。

相关争议

2013年规划公示后引发多方争议:文史团体指出桥墩设置位置邻近十三行遗址缓冲区,可能破坏未勘探的考古层;环保组织质疑工程将改变挖子尾自然保留区的潮间带生态;摄影协会担忧桥体高度影响观夕山棱线视觉景观。

台湾地区公路主管部门回应称:施工前将进行遗址区全面钻探调查,会采用微型钢管桩减少基础工程冲击;调整桥塔位置避开最佳观夕摄影点,还会成立生态环境监测小组进行施工期追踪。2020年工程延期通报显示,因考古勘查与设计修改等因素,实际完工时间将延后。

价值影响

横跨淡水河出海口并连接淡水、八里的淡江大桥,为中国台湾与轻轨捷运共构设计的首例。完工后,通行淡水、八里间不需绕行关渡大桥,约可缩短半小时行车时间。

相关事件

2025年9月16日,中国台湾新北市淡江大桥举行合龙仪式,现场条幅吹捧赖清德“最亲民”,引发议论。有不少人称,该建设是蓝营积极推动的,绿营反倒曾经阻挡建设。对此,中国国民党籍民意代表叶元之表示,朱立伦、侯友宜当新北市市长时都曾积极建设淡江大桥,但绿色“执政”当局一直卡关,叶元之讽刺民进党是“收割王”,让他想吐。

绿营曾阻挠淡江大桥建设,如今建成却来抢功,蓝营民代讽:“收割王”.百家号.2025-09-23

朱立伦:力促淡江大桥提前通车 成台湾新地标.海峡飞虹中文网.2025-09-23

台湾通过“淡江大桥计划案” 最快2015年动工.手机环球网.2025-09-23

陈世凯缺席新北淡江大桥上梁 地方议员未获通知怒批“打卡活动”.台海网.202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