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洞兵工厂(别名: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代号是“八路军总部流动工作团”),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黄崖洞镇上赤峪村村西水窑山,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国家级红色抗战遗址,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该兵工厂建于1939年7月,1939年底建成投产。
抗战时期,黄崖洞兵工厂主要生产步枪、手榴弹、马尾弹、50炮等,每年所生产的武器可装备16个团。当时有职工700余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兵工厂,八路军的主要兵工基地。累计生产手榴弹58万枚、迫击炮2500门、炮弹26万发、“八一式马步枪”上万支,有力保障了前线部队作战。新中国成立以后,地方政府一直把黄崖洞作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1972年在烈士墓修建了“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1985年,按照原状修复了机工房、锅炉房、图书馆和装备车间等建筑,黄崖洞兵工厂包括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现存当年的厂房残基和后来修复的部分工房,家属区仅剩残垣断壁,从工厂区向北是黄龙洞,该洞为天然石洞,在峭壁之上,是当年的弹药库,洞对面突崖根有左权将军的办公室。
1982年,黄崖洞兵工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月12日,黄崖洞兵工厂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黄崖洞兵工厂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天福山起义纪念馆。2006年,黄崖洞兵工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黄崖洞兵工厂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名单。2021年11月2日,黄崖洞兵工厂旧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核定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
历史沿革
建设背景
1938年9月,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韩庄村成立了总部修械所,组织修理我军在战斗中损坏的武器和缴获的枪械,同时兼造地雷、手榴弹等。初期总部修械所虽然能生产一些步枪,但产量有限、威力不足,无法满足战争的需要。1939年夏,为扩大总部修械所的造枪规模,同时避免敌人的破坏,军工部遵照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参谋长左权的指示,将韩庄村总部修械所迁至地形隐蔽的黄崖洞,开始建设我军的大型兵工厂。
发展历程
1939年7月,八路军军工部遵照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参谋长的指示,在黄崖洞水窑山(亦称水腰山)建立兵工厂。1939年底,黄崖洞兵工厂建成投产,被命名为“八路军总部军工部一所”,代号是“八路军总部流动工作团”,当时有职工700余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兵工厂。
黄崖洞兵工厂初创时期,是八路军的步枪制造厂。1939年7月至1940年7月,黄崖洞兵工厂仍沿用在韩庄村的制造方法,继续生产经过改进的7.9毫米步枪。1940年8月,刘鼎任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后,提出要根据山地游击战的特点研制一款新的步枪,同时这种枪能在根据地工厂进行制式化生产。1940年,黄崖洞兵工厂研制出八一式马步枪。该枪射击精度较高,刺刀锋利,枪体轻巧、坚固、外形美观,一举解决了步枪自制和规格统一问题。到1940年底,八一式马步枪的工艺水平基本实现了标准化。1940年至1941年,是黄崖洞兵工厂步枪生产数量最多的时期,共生产步枪4100余支,其中3000余支都是八一式马步枪。
1940年秋,根据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要求,黄崖洞兵工厂开始仿制日式五〇炮。1941年初,黄崖洞兵工厂成功试制2门五〇炮,随后投入生产。1941年下半年起,黄崖洞兵工厂重点转向制造战场急需的五〇炮、五〇弹和八二迫击炮等,成为我军的炮弹生产工厂。到1941年11月,黄崖洞兵工厂共制造五〇炮800余门,炮弹2万余发。这批武器运往前线后,装备到连排,使八路军具备能与日军抗衡的近距离支援火力,多次在战斗中发挥重要作用。
1941年11月11日至19日,日军井吴三十六师团第四、第六混成旅共五千余众,陆空联合,进犯黄崖洞,企图一举破坏兵工厂。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九百余名指战员奉命保卫,凭借天险与敌血战八昼夜,歼敌千余人,赢得了敌我伤亡六与一比的辉煌战绩。1942年,为纪念在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此修建一座烈士公墓。1943年,日军侵入黄崖洞兵工厂,工厂破坏严重,遂撤往平顺西安村。
地理位置
黄崖洞兵工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黄崖洞镇上赤峪村村西水窑山。
遗址规模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主要包括黄崖洞兵工厂厂区旧址,黄崖洞保卫战战场遗址,黄崖洞保卫战烈士公墓三部分,黄崖洞兵工厂厂区建筑集中在东西约280米,南北约360米,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山沟间,防御工事分布面积约3平面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国家级红色抗战遗址,被誉为“没有围墙的抗战博物馆”。
主要建筑
黄崖洞兵工厂厂区旧址
黄崖洞兵工厂建在水窑山谷中,包括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现存当年的厂房残基和后来修复的部分工房,家属区仅剩残垣断壁,从工厂区向北是黄龙洞,该洞为天然石洞,在峭壁之上,是当年的弹药库,洞对面突崖根有左权将军的办公室。
抗战时期的黄崖洞兵工厂共有各种机器设备40余部,包括当时特别难得的动力设备三节锅炉1台和25马力蒸汽机2台;切削机床有车、刨、钻、冲等20余部;还有10千瓦直流发电机1台,能供部分照明。机加工房使用蒸汽作动力,采用无轴皮带传动。当时有职工700余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兵工厂。主要生产步枪、手榴弹、马尾弹、50炮等,每年所生产的武器可装备16个团,是当时八路军的主要兵工基地。黄崖洞兵工厂累计生产手榴弹58万枚、迫击炮2500门、炮弹26万发、“八一式马步枪”上万支有力保障了前线部队作战。
黄崖洞保卫战烈士公墓
黄崖洞保卫战烈士公墓位于水窑山中,1942年9月,为纪念在保卫战中牺牲的革命烈士,黎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此修建一座烈士公墓并建起一座7米高的纪念碑,碑文上刻着43位烈士的英名和原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团长欧致富撰写的碑文。在烈士墓前修建有“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上书“黄崖洞殉国烈士永垂不朽”。
遗址保护
新中国成立以后,地方政府一直把黄崖洞作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1972年在烈士墓修建了“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1982年,黄崖洞兵工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按照原状修复了机工房、锅炉房、图书馆和装备车间等建筑,1996年1月12日,黄崖洞兵工厂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黄崖洞兵工厂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天福山起义纪念馆。2006年,黄崖洞兵工厂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黄崖洞兵工厂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名单。2021年11月2日,黄崖洞兵工厂旧址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核定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
建设意义
黄崖洞兵工厂功勋卓著,也是中国军工事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不仅为前线部队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军工领域人才。新中国成立后,这些技术骨干奔赴全国各地兵工厂,成为中国武器装备研发生产的重要基石。
长治国保档案(十一)黄崖洞兵工厂旧址.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3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探访新中国兵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寻找红色军工记忆.中国新闻网.2025-09-03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探访新中国兵工摇篮黄崖洞兵工厂:寻找红色军工记忆.中国新闻网.2025-09-03
黄崖洞保卫战,创八路军抗战以来敌我伤亡对比空前未有之纪录,毛主席题词要求全军学习,军委称之最成功的战斗.腾讯网.2025-09-03
太行深处砺兵戈——黄崖洞兵工厂.中国军网.2025-09-03
黄崖洞:这里曾是“华北敌后最大的兵工基地”.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3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2025-09-03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第六批国保).山西省文物局.2025-09-03
黄崖洞兵工厂:“八路军的掌上明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2025-09-03
第一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高平市人民政府.2025-09-03
山西公布首批省级红色文化遗址名录.人民网.2025-09-03
黄崖洞抗战军工遗址——百旗之首今更红.微信公众平台.2025-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