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区

钟楼区,隶属于江苏省常州市,位于常州市中心区域,东及东南与天宁区相连,西及西南与武进区连接,北与常州高新区(新北区)接壤;为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中心,京杭大运河宁沪高速公路上海—霍尔果斯公路穿境而过。区内篦箕巷紧邻京杭运河,是古毗陵驿所在地,素有江南富庶地、财帛聚散区之美誉。截止2022年末,土地总面积为132.93平方公里,下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镇(高新园区)、7个街道,共有49个行政村、54个社区,常住人口66.59万人。钟楼区因南唐时境内建有古钟楼而得名,是常州市文化、商贸中心。区人民政府驻常州市星港大道88号。

钟楼区1913年置8厢,属西区管辖。1929年废坊厢,实行乡镇制。1949年设立常州市第三区公所。1950年撤公所。1952年置西区人民政府。1955年改钟楼区,因境内古钟楼而得名。

钟楼区境内地势略高,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钟楼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量丰沛,日照充足,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 15.4℃,年平均降水量1071.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间2047.5小时,年平均无霜期227.6天,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名胜有荆川公园青枫公园等,其中,瞿秋白纪念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区农业品牌有玉蝶萝卜干、新孟河大闸蟹等,邹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基地;以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为主导产业,区内的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常柴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多缸柴油机装配车间为首批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常州常松金属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江苏国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被列入江苏省工业强省六大行动重点项目单位。2024年,钟楼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17.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6亿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22元。

2021年,获评“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入选“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区”。2022年,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市辖区高质量榜单第46位;创成省现代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创成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入选首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获评省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范区。

历史沿革

钟楼区因市内建于南唐时的钟楼而得名。

民国2年(1913年),常州并16区为东、南、西、北、中5区,现钟楼区属西区,包括西直、西仓、大怀南、城一、城二、西右、北直、北半8厢。

民国18年(1929年)废坊厢,实行乡镇制。

据民国19年(1930年)出版的《武进县第一区区公所工作报告》中记述:“旧十九都一图新编乡镇名南运镇,旧一都一图新编乡镇名太平镇”。此外有卧龙镇、广化镇、广福乡、普济镇、三堡镇等7个乡镇。

民国36年(1947年)7个乡镇并为2个大镇,即荆川镇(广化镇、南运镇、广福乡)和永丰镇(太平镇、卧龙镇、普济镇、三堡镇)。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保留镇制。8月废镇划区,荆川和永丰镇废除,设立“常州市第三区公所”。

1950年撤销第三区公所。1952年成立西区人民政府,管辖范围:东为表场、灰弄,南至新河滩,西起西圈门,三堡街,北邻虹桥。

1955年9月,北区撤销,前后湾、荷花池、北大街、县巷、府北、县直街路南划入西区管辖。11月西区改称钟楼区。

1956年3月,撤销钟楼区建制。7月,东横街、西横街南和化龙巷的路西、小河路西划归北大街管辖。1957年9月恢复钟楼区。

2015年4月,原武进区邹区镇划归常州市钟楼区管辖。

2017年8月,钟楼经济开发区执行迁址邹区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钟楼区,位于常州市区西部,东及东南与天宁区相连,西及西南与武进区连接,北与新北区接壤。东经119°08′~120°12′,北纬31°09′~32°04′。全区土地总面积为132.93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钟楼区地貌类型属高沙平原,山丘平圩兼有。境内地势略高。

气候特征

钟楼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4℃;雨量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071.5毫米;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2047.5小时;无霜期长,年平均227.6天;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土地资源

2022年6月,常州市钟楼区第三次国土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钟楼分局联合发布常州市钟楼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一)耕地1273.21公顷;(二)园地197.71公顷;(三)林地1860.92公顷;(四)草地124.23公顷;(五)城镇村及工矿用地8070.83公顷;(六)交通运输用地489.37公顷;(七)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237.01公顷。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5年,钟楼区下辖3个街道、37个居民委员会。

1963年,钟楼区下辖3个街道、32个居委会。

2010年底,钟楼区辖五星、荷花池、永红、南大街、西林、新闸、北港7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即钟楼经济开发区),50个社区、41个行政村和3个家属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年底,钟楼区下辖1个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7个街道办事处,有58个行政村、49个社区居委会。

截至2021年2月,钟楼区下辖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镇(高新园区)1个、街道7个,行政村50个和社区居委会52个。区人民政府驻常州市星港大道88号。

人口民族

2011年末,钟楼区户籍总人口35.37万,常住人口51.27万。全年出生婴儿2748人,人口出生率为7.77‰;死亡人口2002人,人口死亡率为5.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1‰。钟楼区计划生育率99.2%,优质服务率95%,孕前-围孕期保健率93%,群众满意率98%。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率90%,信息准确率98%。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钟楼区常住人口为658537人,与2010年全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0329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5245人,增长9.16%,年平均增长率为0.88%。共有家庭户240409户,集体户18717户,家庭户人口为598534人,集体户人口为60003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49人,比全市平均水平少0.02人。

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钟楼区常住人口为658537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钟楼区地区生产总值(GDP)首次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26.51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16.5%,增幅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以占常州六十分之一的区域面积,创造了近十分之一的经济产出,地均集约度为4.52亿元/平方公里。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59.94亿元,同比增长15.2%;第三产业增加值166.42亿元,同比增长17.8%。

2020年,钟楼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56.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5%。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61亿元,同比增长0.9%;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4.47亿元,同比增长4.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8.93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9年的68.1%提升至70.0%,三次产业结构由2019年的0.35:31.5:68.1调整为0.3:29.7:70.0。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22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6.8996元)为1.77万美元。

2020年,钟楼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0.7亿元,同比增长8.9%,税收占比91.5%,两项指标均在全市范围位列第一位。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6.4亿元,同比增长10.3%;非税收入完成4.3亿元,同比下降4.96%。主体税种共完成25.8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增值税(50%)入库16.3亿元,同比下降1.5%;企业所得税(40%)入库7.1亿元,同比增长26.2%;个人所得税(40%)入库2.4亿元,同比下降0.4%。非主体税种共完成20.6亿元,同比增长17.9%。

2020年,钟楼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894元,收入较2019年净增2249元,增幅3.9%,高于GDP增速0.4个百分点,实现与经济的同步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37256元,占收入比重的62%,同比增长2.8%,依然是收入主要来源。全区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32287元,同比下降1.4%,其中食品烟酒、居住、生活用品服务方面的支出同比增长,分别增长5.0%、8.3%和5.7%。

2020年,钟楼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其中,工业完成投资22.49亿元,同比下降39.7%;服务业完成投资183.64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区工业投资同比下降39.7%,降幅较三季度收窄11.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5.58亿元,同比下降34.4%,高于工业投资5.3个百分比,占工业投资比重为69.3%,较2019年同期提升10个百分点,较2020年三季度提升23.3个百分比。

2021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36.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按三次产业划分,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50亿元,同比下降2.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55.31亿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78.89亿元,同比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70.0降低至69.2%,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0.3:29.7:70.0调整为0.3:30.5:69.2。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56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6.4512元)为1.95万美元。

2024年,钟楼区生产总值(GDP)1017.8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位列全市第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263.93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751.36亿元,增长6.0%,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0.3:27.1:72.6变为0.3:25.9:73.8。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2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7.1217元)为2.14万美元。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2322元,增长4.5%。全体居民消费支出43106元,增长3.2%。从消费情况看,居民消费支出更趋理性,其他用品和服务领跑消费,增长8.2%;教育文化娱乐消费稳步增长,增长5.3%。

第一产业

2011年,钟楼区有农业企业20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2家、区级8家,7家农业企业获得省、市财政支持资金达305万元,创历年之最。“玉蝶牌”萝卜干生产技艺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康王牌”芝麻糖制作技艺获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20年,钟楼区共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4.19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农业产值为3.37亿元,同比增长0.9%;渔业产值为0.66亿元,同比增长16.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0.16亿元,同比增长8.3%。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17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

2020年,钟楼区的江苏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市场交易额达405.56亿,较2019年同期增加1.14%;其他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7.11亿元,较2019年同期增加22.16%;所有龙头企业共实现利润总额2.37亿元,上交税金8318.45万元,分别比2019年同期增长16.18%、10.9%。

2024年,钟楼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1892万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6942万元,分别增长1.6%和1.7%。其中农业产值33338万元,占比79.6%,增长1.4%;渔业产值6582万元,占比15.7%,增长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972万元,占比4.7%,增长6.4%。农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2295万元、3475万元和1172万元,分别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总量的82.8%、12.9%和4.3%。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22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1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2024年江苏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市场交易额达502亿元,增长4.4%;其他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4.13亿元,增长5.0%。

第二产业

2011年,钟楼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789.11亿元,同比增长17.5%;实现工业销售收入790.55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工业利税62.22亿元,同比增长22.2%。其中规模工业完成产值692.56亿元,同比增长21.6%;实现销售收入694.36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利税55.76亿元,同比增长25.0%。规模工业产值占总量的比重达87.8%。

2020年,钟楼区规模工业完成产值增速6.9%,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6.2%。累计完成规模工业销售增速7.9%,利润总额增速26.7%。完成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速4.1%。全年规模工业产销率为103.8%。两项资金总额增速15.3%,其中产成品库存同比下降0.7%,货物周转速度加快。亏损企业54家,亏损面19.0%,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下降18.9%。资产总计增长14.1%,负债合计增长15.1%。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9.6。

2020年,钟楼区七大行业合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07.69亿元,同比增长7.6%。机械行业、冶金行业和生物医药业实现正增长,产值增速分别为9.7%、11.9%和47.9%。机械行业中,农机行业全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48.71亿元,同比增长33.7%;输变电行业累计完成产值64.47亿元,同比增长4.2%。生物医药业中防疫题材类企业全年累计完成规模工业产值9.29亿元,同比增长519.1%。化工、电子、纺织服装和建材行业负增长,产值分别同比下降5.8%、1.0%、8.2%和8.8%。

2020年,钟楼区122家总承包、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单位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2.84亿元,同比增长9.4%。全年建筑业单位施工面积1347.3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2%,房屋竣工面积197.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7%。建筑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9.35万元/人,增长1.9%。

2024年,钟楼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1.36亿元,增长3.7%,增幅较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较去年提升6.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增速较上半年提升0.3个百分点,较去年提升4.2个百分点。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1.39亿元,增长0.9%,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7%,拉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0.6个百分点。分产业集群看,由于国内外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需求旺盛,输变电行业企业订单储备充足,全年完成产值104.46亿元,产业规模突破“百亿”大关,增长25.0%,拉动全区总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88.4%;受益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等一系列政策利好,智能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303.20亿元,增长11.9%。

2024年,钟楼区实现出口交货值102.13亿元,增长13.6%,较去年提升29.9个百分点,占全区工业销售产值的15.9%。从产品行业来看,冶金行业、工程行业和纺织服装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长迅速,增速分别为754.3%、48.2%和22.6%。从企业类型来看,民营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60.08亿元,增长0.6%,其中私营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3.35亿元,增长4.6%;外商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42.05亿元,增长19.8%。从生产性质来看,轻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21.69亿元,增长36.6%,重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80.44亿元,增长8.9%。全区共有153家有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127.58亿元,下降24.6%。分行业看,房屋建筑业完成产值45.98亿元,下降34.7%。土木工程建筑业完成产值31.29亿元,增长2.2%。建筑安装业完成产值19.54亿元,增长1.9%。建筑装饰装修和其他建筑业完成产值30.78亿元,下降37.1%。全区从事建筑业活动的全年平均人数3.11万人,支付职工薪酬合计25.10亿元。

第三产业

2022年,钟楼区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24.46亿元,增长3.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1年的69.2%上升至69.8%,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的0.3:30.5:69.2调整为0.3:29.9:69.8。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4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1美元=6.7261元)为1.99万美元。

2011年,钟楼区商业营业额突破1000亿元,达到1012.58亿元,同比增长24.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03亿元,同比增长17.1%,总量在全市继续保持第三。全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54家,零售额超亿元企业24家,比上年净增5家。

2020年,钟楼区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7.84亿元,同比增长0.3%,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为71.6%,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连续39个月超七成。全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46.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7%,商品房待售面积39.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9%,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11.1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5%,商品房竣工面积50.4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

2020年,钟楼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8.59亿元,较2019年持平。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91亿元,同比增长7.1%。限上社零占全社会总量的77.8%。586家限额以上个体经营户,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00亿元;限上个体户同比增长15.1%,拉动全区限上社零增长5.3个百分点。

2020年,钟楼区202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8.40亿元,同比增长7.5%。分行业看,十大行业“七升三降”,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五个行业均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36.2%、24.6%、27%、26.9%、14%,五行业拉高全区服务业增速7.7个百分点。

2020年,钟楼区完成进出口总额28.29亿美元,同比增长4.1%。其中,出口总额25.73亿美元,同比增长5.6%,进口总额2.55亿美元,同比下降9.2%。完成实际到账外资2.15亿美元,新增协议外资5.66亿美元,新增外商投资项目29个,新设项目20个,总投资超亿美元项目1个,新增协议注册外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6个。

2024年,钟楼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64亿元,增长2.9%。批发业增势平稳。受企业生产恢复、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影响,全区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297.48亿元,增长4.9%。零售、住餐业加速增长。文旅消费需求强劲,带动全区限上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6.5%、33.0%、5.6%。从限额以上商品类别看,21类主要商品零售类别中13类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61.9%,服装类、烟酒类等7个类别实现两位数增长。基本民生商品支撑稳健。粮油、食品类和饮料类实现零售额96.2亿元,增长5.4%,高于限上零售额平均增速6.1个百分点;大宗商品类实现零售额23.9亿元,增长1.3%。从消费渠道看,线上消费不断发力。全区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限上批零零售额31.0亿元,增长63.0%,高于2022年和2023年两年平均增速30.9个百分点。

2024年,钟楼区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73.61亿元,增长12.4%。十大服务业行业门类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行业增速最高,分别为63.0%、52.3%、23.1%。从年内趋势看,全年服务业营收增速整体呈现逐步提升态势,一至四季度分别为9.1%、9.0%、10.4%、12.4%。整体结构不断优化,发展特点鲜明,主要体现在:保障就业贡献提升。全区规上服务业年末用工人数6.1万人,增长1.8%;合计支付职工薪酬51.5亿元,增长8.5%。生活性服务业引领增长。全区规上生活性服务业合计实现营收48.6亿元,增长25.3%。文旅行业形势喜人。全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合计实现营收3.1亿元,增长14.9%,苏宁影城、有迈体育等行业重点企业增速均在50%以上。

2024年,钟楼区新增省级内外贸一体化试点企业3家,机械设备进出口通过海关AEO高级认证复审,格力博、盛亘泽国贸入选市跨境电商白名单企业,钟楼对外经济进行新阶段,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212.7亿元,增长14.3%,增速列全市第1。完成对外直接投资884.21万美元,增长65.7%;服务贸易总额7.8亿美元,增长56.1%。外资方面,全区实际到账外资1600万美元。

文化

特产美食

常州梳篦

常州梳篦始自晋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昔为宫廷御用珍品,故有“宫梳名篦”之誉,是传统手工艺品,亦为“汉延陵特产”。谚云:“扬州市胭脂苏州市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乱针绣

“乱针绣”是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其显著特点是摆脱了一股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操作法,而是不拘教条,让作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乱针绣有其错综复杂的工艺要求而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作品。

钟楼区的传统特色副食品主要有萝卜干、常州大麻糕、义隆素火腿、豆炙饼、金钱饼常州梨膏糖;特色小吃有三鲜馄饨、加蟹小笼包、银丝面、腻头(现称豆腐汤)等。

萝卜干由原新闸乡周边农村出产的红萝卜为原料,肉汁清脆,甘甜爽口,制作的萝卜干香甜、脆嫩,远近闻名。仁育桥畔的大麻糕在清咸丰年间由长乐茶馆王长胜创制,是江苏省名特食品。腻头的主料是南方豆腐或豆腐花、豆炙饼、鸭血条、骨头汤等,用水淀粉勾欠着腻,滑爽鲜美。

非遗文化

据2022年1月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官网显示,钟楼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项。

交通

钟楼区内京杭大运河宁沪高速公路、312国道、新长铁路分别穿城、穿境而过,4D级民航机场仅有十分钟车程,数十条航线直通全国各大城市。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钟楼区成功举办“第五届钟楼中国艺术节”和首届“青枫文化节”。开展“文明在身边,欢乐社区行”——钟楼区群众文化精品节目巡演,在钟楼区七个街道开展21场综艺汇演、群众才艺秀和戏剧演出。全年举办“幸福广场”周周演活动36场,书画展7场,联合展览2场。

2020年,钟楼区共举办“文艺进万家”社区巡演30场,开展“大运河文化”名家讲堂18场,艺术培训进社区50期,在市文化云举办“云上天天乐”演出2场,书画展览10期,书画讲座5期,文化活动进乡村活动有主题活动4场、戏曲4场、艺术普及活动5场、文化人才培育进乡村2期、文化志愿者结对子定向辅导队伍10支,累计服务人次41.3万。

2020年,钟楼区舞蹈《最近最远的我们》获得第十四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在全市推进首批24小时“秋白微书房”落地,形成了秋白系列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在瞿秋白故居中首次进行5幕剧《又见少年阿霜》沉浸式演出并直播展演,吸引近1万人线上观看;常州乱针绣作为常州唯一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西林全民健身中心建成、运营,建成省内第一批智能社区健身中心(御水华庭社区)和5个二代健身路径点。

2022年,钟楼区共举办文化惠民演出150场,开展社教活动、讲座71场,音乐、舞蹈、书画等公益培训124期,线上培训和展览50期,书画展览共49场,文化活动进乡村活动戏曲79场、曲艺专场21场、文化志愿者结对子定向辅导队伍10支,惠民服务达66万余人次;推进文艺精品创作,沉浸式话剧《织梦运河》入选江苏省第二批精品剧目,快板《吊车侠》获江苏省第十五届五星工程奖;江南书乡毗陵书苑、秋白书苑五星智造园馆入选2022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名单;孙燕云荣获第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孙燕云工作室荣获全国首届工艺美术大师传承示范基地;新增体育公园1个,启用常州市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基地,完成4公里皇粮浜科学运动健身步道建设,更新和新建健身路径365件,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同比增加0.88平方米。

2024年,钟楼区以“灯火里的钟楼”为主题,完成送戏下乡100场;开展社教活动、讲座共89场;公益培训共72期;书画巡展22场;文化志愿者结对子定向辅导队伍10支,惠民服务人次近70万人次。文体空间更新升级,椿芳书苑等3处空间入选“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运河五号等3处空间入选“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

2024年,钟楼区完成新运河3.5公里健身步道、3.5公里骑行步道建设,全市最大的网球训练基地——中吴江南春·晋陵网球运动中心落户钟楼、童子河体育公园扮靓城市新空间,新建与更新全民健身点69个,健身路径559条,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的“10分钟健身圈”。活动赛事精彩纷呈,先后举办2024钟楼半程马拉松、大运河龙舟赛、“钟楼杯”全国相声新作品展演、第二届大运河文旅戏剧周、“AI上新钟楼·魔幻之夜”等爆款活动,累计吸引群众超80万人次。

科技

2020年,钟楼区省高企培育入库企业95家,新增高企54家,累计有效高企达到198家,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11只,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57家,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34家,培育创新型领军储备企业3家。获评省百强创新型企业第85位、省科学技术二等奖1家。新增高技能人才数1035人、职业技能鉴定取证3019人。4306家企业及时足额申领以工代训补贴2077万元。

截至2020年底,钟楼区已投入运营双创载体46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3家,市级16家,全区双创载体共整合利用闲置载体面积70万平米。常州大数据产业园于2020年5月开园,全区新增双创载体运营面积20.29万平方米,合计新增入驻企业256家,完成税收2.89亿元。钟楼区双创服务中心于2020年内正式投入使用,为全区双创载体和科技企业提供一站式的综合服务。新博智汇谷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启迪(北京)科技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认定为省级众创空间,4家载体入选市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引进落户领军人才团队17个,其中成长型项目15个。新创成江苏省示范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家、市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全年招录5名博士后,企业平均在站博士后2.2人。

2022年,钟楼区新增区外引进高企2家,累计有效高企数达300家。认定市级羚羊属企业4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42家。完成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招引备案申请83家。钟恒新材料认定为省上市培育入库企业;常柴认定为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入库培育企业;微亿智造、龙冶节能获评潜在独角兽企业。中海油涂料院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微亿智造、精研科技获省科学技术三等奖

至2022年底,钟楼区已投入运营双创载体3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13家,市级15家。全区新增双创载体运营面积10万平方米,合计新增入驻企业543家,完成税收2.4亿元。常州艾创空间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常州市大数据创业孵化器、新动能创新孵化器和江苏三合声源无损检测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载体入选市级孵化器。

2024年,钟楼区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持续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4家,净增74家,有效高企457家,增幅达19.3%。微亿智造、龙冶节能、智云天工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潜在“独角兽”企业;3家企业获评省“瞪羚”企业,17家企业获评市“瞪羚”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414家(公示数),招引培育市“科小”企业127家;58家企业备案省民营科技企业;1家企业入选省级上市培育入库企业。

2024年,钟楼区共列统双创载体40家,其中市级以上双创载体3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家、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省级众创空间9家、市级众创空间9家),双创载体累计整合利用闲置载体面积超7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达3007家,当年新增入驻企业384家,实现税收4.16亿元,增长14.3%。

教育

2011年,钟楼区财政安排近2000万元用于幼儿园的建设改造和设备添置更新,制定出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全市率先设立了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钟楼区现有1个早教基地、8个指导站、12家指导点,全年开课150余场,1800多个家庭参加了早教体验课,数百户家庭尝试了早教指导中心的功能场馆。创编出版了《家庭亲子游戏50例》,指导家长科学育儿,将平民化早教理念落到实处。

截至2020年末,钟楼区共有义务教育学校51所,其中公办小学32所、公办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其中公办1所,民办2所),另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中小学生59273人,在职教职工3909人。成立8个学前教育集团、8个小学教育集团、9个初中教育集团。

2020年,钟楼区钟楼教育创成省优质幼儿园1所,市优质幼儿园2所,4所幼儿园通过省优质园复审;4所中小学创建成市“新优质学校”;1所学校获评全国文明校园,1所学校获评省“四有”好教师团队,1所学校获评常州市“四有”好教师团队,“一校一品”党建品牌评比省级1项。

2024年末,钟楼区拥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级中学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共93所,全区现有55所幼儿园,其中公办29所、民办26所,中小学校38所(小学28所、初中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特校1所)。全区幼儿人数15996人,托班幼儿355人。小学在校学生45064人,初中在校学生8705人。幼儿园现有专任教师总计1218人,中小学在编教职工2222人。钟楼教育秉承“优质教育长出来”的发展理念,对标先进、攻坚克难,致力于成为“优质教育”先锋。2024年,荣获“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并成功创建“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此外,还荣获了“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建设区”“江苏省扫黄打非先进单位”“江苏省社会教育先进集体”。

医疗卫生

2011年,钟楼区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钟楼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试行)》。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钟楼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部实施1000种基本药品和75种小药箱药规药物目录零差价销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九大类22项增加至十大类41项。新增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24年末,钟楼区有各类医疗机构263个,拥有床位总数2194张,卫生技术人员3521人。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增效,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共建远程诊疗平台;与常州一院等5家三级甲等医院共建专家工作室7个、联合病房8个、名中医工作室基层工作站1个。综合医改推深做优,建设形成四大整合型区域医疗集团,建成全省首家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全市率先试点开通上级医院专家号源池,全区医疗集团实现CT全覆盖,打造区域医学影像远程诊断和区域医学检验2大中心,获评省首批基层慢病筛防中心1个、省甲级村卫生室1个、省五级中医馆建设单位1个、市首批基层重点特色科室3个,改革创新案例入选江苏省十佳深化医改典型案例。重大项目建管并重,开工建设公卫中心妇幼医教研基地;启动建设邹区人民医院老大楼改造和医康养服务中心项目。民生实事量质并举,全市首批家庭医生工作室进驻人才公寓,累计建成家庭医生工作室53个;新增省级普惠托育机构2家,改扩建普惠托育机构2家,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达4.57个。

社会保障

2011年,钟楼区成功举办4场“慈善广场”大型活动。通过开展市级慈善助孤、助困、助残、助学等活动,救助对象796人,发放慈善救助金254万元。区慈善超市发放救助物品和爱心卡42万元,救助2153人次。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扎实做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慰问救助工作,向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一次性救助248.31万元,向2900户低保边缘困难群众发放救助款232万元,向33位五保供养对象发放春节补贴0.66万元。

2020年,钟楼区城镇新增就业17262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2691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惠及企业6156家、返还金额超1.04亿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3126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2004.5万元。推行青年就业见习“V字法”,新增基地43家、参加就业见习633人。

2020年,钟楼区全民参保核查人数5100人,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4392人,净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10173人。为全区企业减免社会保险费10.8亿元,惠及单位13783户、职工14.68万人,归集一次性职业年金3.17亿元。社会保障卡持卡人员达33.9万人。

2024年,钟楼区新增就业924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101人,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惠及企业9981家次、返还金额3417万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393人,创业担保贷款发放591.4万元。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675人。组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610人,钟楼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94.31%。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3万人、新增技能人才4200人。新创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全年招录博士后4名,在站博士后共23人。全年全区共有参保单位1.7万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27万人。开展“数字找人”社保扩面专项行动,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万人,推动全民参保提质增效工作从“信息化”向“数字化”升级。

城市建设

2011年,钟楼区全年完成拆迁102万平方米。完成100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规划。开工建设平岗星苑、芦墅新苑、东岱小区等安置小区,面积约20万平方米。

2011年,钟楼区投入140余万元开展创建整治工作,改造6座公厕,更换雨污水井盖35块,更换垃圾桶106只,更新公园草皮地被植物约1.5万平方米,补植行道树80余株。完成道路修补3490平方米,道板3280平方米,疏挖管道1730米,完成3514户自然村家庭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新增绿地40.34公顷。

2024年,钟楼区庙弄青年里5月18日开街,入选历史文化保护全国优秀案例初选。大观楼止园、盛宣怀故居周边织补、季子文化中心、亚细亚改扩建、泰富北入口改造、航仪厂、酱品厂等项目有序推进。西瀛里、双桂坊等6条道路共计1.7公里完成整治。金谷花园的光伏和海绵化改造案例获评全国低碳典型案例。全年完成新建、改建道路12条,新增道路里程5.98公里,改建道路里程1.8公里;完成新建桥梁5座,改建桥梁1座;建立优化污水收集处理“统一推进、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维、统一监管”的“五统一”机制,新增污水管网10公里。新建口袋公园4个,新增绿化面积14.81公顷。

生态环境

2011年,钟楼区淘汰常柴股份有限公司7台(套)落后产能,关闭3家化工企业,完成7家单位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1家单位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东风农机公司完成循环经济试点。全年实现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量削减分别达到69.08吨、4.86吨、21.02吨、152.4吨,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减排目标。

2024年,钟楼区空气环境质量PM2.5年均浓度为3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3%,达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优水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9.3%,同比提升3.5%。水环境质量3个省考断面优Ⅲ比例100%、其中2个断面达Ⅱ类,9个市控断面优Ⅲ比例100%。全区土壤污染风险实现总体安全可控。

旅游

钟楼区的风景名胜除文物古迹外,还有南大街商贸休闲区、运河五号创意街区、金鹰国际海洋世界(常州)、青枫公园荆川公园、荷园、兰园等现代景观区。

运河五号创意街区

运河五号创意街区依托恒源畅厂旧址加以改造利用,其中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恒源畅历史陈列馆、大运河记忆馆展示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区内有原创音乐、手工咖啡等,此外,园区内还有的LOFT办公楼、美术馆、摄影棚、设计中心、展览演艺中心、国际青旅等。

荆川公园

荆川公园位于常州南郊永红乡陈渡桥左陶家村,为明代文学家、抗倭英雄唐顺之少年时读书处,是常州市第二大综合性公园

为纪念先贤、明代文学家抗倭英雄唐荆川先生。2004年3月,市政府投资1.1亿元,对公园实施敞开扩建改造,敞开工程于2005年10月竣工。除荆川先生读书处和唐氏宗祠古建筑群等文保单位封闭管理外,其余免费开放。

青枫公园

青枫公园——是个集“生态、科普、活力”三大主题于一身的城市森林公园,青枫公园于2008年5月17日正式建成开放,是我市目前面积最大的免费的敞开式公园,总面积达45公顷,是我市首个森林公园、植物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户外活动基地。

瞿秋白纪念馆

瞿秋白纪念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瞿秋白纪念馆,是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第二部分是瞿秋白故居,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运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区

常州古运河南大街文化旅游区位于常州市中心城区南大街,西自怀德桥,南倚古运河,北临延陵西路,涵盖篦箕巷、西瀛门城墙、民元里、双桂坊、崇法寺五大片区,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于2011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AAAA级旅游景区。2014年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获得荣誉

人口.常州市钟楼区政府.2024-07-31

经济发展.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5-08-29

地理位置.常州市钟楼区政府.2025-06-19

走进钟楼.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2024-01-27

钟楼介绍.常州市钟楼区政府.2024-01-27

钟楼区.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1-27

地理位置.常州市钟楼区政府.2024-01-27

荣誉展示.常州市钟楼区政府.2024-01-27

常州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常州统计局 --.2021-05-20

常州市钟楼区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常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钟楼分局.2022-06-16

2021年[常州]钟楼区人口常住户籍总人数和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红黑人口库2021年.红黑人口库2021年.2021-09-05

(常州市)常州钟楼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红黑统计公报库.2022-09-05

常州市钟楼区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政府.2025-09-05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网站.国家能源局.2021-11-22

常州市钟楼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常州市钟楼区政府.2023-12-20

常州辖市(区)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圆满完成.常州市人民政府.2022-01-08

常州市钟楼区政府.文化惠民.2023-12-20

常州市钟楼区政府.科技人才.2023-12-20

顺德勇夺全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之首!.顺德城市网.

梁河县水利局.梁河县人民政府.2025-04-23

双喜临门!凭借绿色发展、投资潜力、科技创新,枣庄滕州、薛城入选!.今日头条.2025-03-09